巨星

1429 高冷影展(1/3)

    當人們提起歐洲三大電影節時,總是很容易產生這樣一種誤解,“哦,戛納,熱情洋溢的戛納;威尼斯,水城之上的狂歡節,喬治-克魯尼每年都一定會抵達;柏林?呃……好像很冷清的模樣。”

    這的確是一種誤解,某種程度來說,卻也是事實。

    戛納電影節對世界電影敞開了胸懷,特別是對好萊塢電影大力支持,在曆史上,獲得金棕櫚次數最多的就是美國,十八次,遠遠高於以十二次得獎記錄排名次席的意大利。這也使得戛納電影節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巨大的關注,出色的市場營銷讓他們輕而易舉就可以成為每年盛夏的狂歡。

    威尼斯作為曆史最悠久的電影節,每年都在試圖改革,早年依靠意大利出色的文藝電影市場,權威性和專業性也達到了一定高度,但是伴隨著意大利電影的沒落,威尼斯的關注度也有所下降,不過華語電影在威尼斯一向倍受歡迎,特別是李。安導演先後依靠“斷背山”和“色-戒”前後兩次問鼎最高獎項金獅獎,更是讓其在亞洲範圍內十分有影響力。

    相對而言,柏林電影節一直固執高傲地堅持著自己的專業路線,曲高和寡的得獎名單不說,由於柏林一直立誌於鼓勵有思想、有抱負的新生代導演,而且他們對於政治、社會、戰爭等黑暗嚴肅性的題材格外熱衷,這導致了就連參展影片都十分冷僻,關注度自然不高。

    雖然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在扶植新生代導演——特別是德國本土電影產業的道路上,柏林電影節是做得最為出色的;但由於宣傳力度不夠、商業元素也缺乏,再加上每年都是在寒冬舉行,柏林電影節也就給人留下了冷清的印象。

    特別是在威尼斯被多倫多電影節搶走風采、柏林被奧斯卡排擠之後,伴隨著時間的推進,戛納電影節在三大電影節裏的聲勢越來越壯大。

    但事實上,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戰績最差的恰恰是戛納,僅僅依靠“霸王別姬”登頂了一次而已——而且還是和“鋼琴別戀”並列;華語電影表現最為出色的則是威尼斯,前後一共六次問鼎最高獎項,如果包括由華人導演執導的“斷背山”,次數還可以再增加一次。

    華語電影在柏林電影節先後四次登頂金熊獎,“紅高粱”、“香魂女”、“喜宴”、“圖雅的婚事”和“白日焰火”都得到了這一榮譽的認可——其中“香魂女”和“喜宴”是第四十三屆並列獲獎。可以說,比起好萊塢傾向十分明顯的戛納來說,柏林電影節對華語電影的支持力度也是不可小覷的。

    就雨果而言,他對柏林電影節一直頗為欣賞,因為從這裏走出來的金熊獎獲得者總是能夠讓人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電影,比如伊朗電影“一次別離(A。Separation)”,比如美國電影“細細的紅線(The。Thin。Red。Line)”,比如巴西電影“中央車站(Central。Station)”。

    由於“柏林牆”的存在,從創立之初,柏林電影節就受到了強烈的政治影響。所以,柏林電影節所讚許的電影,也許不是商業方麵能夠取得出色成績的作品,但是在電影思想方麵卻可以讓觀眾感受到世界的差異,特別是對於政治恐怖、戰爭炮火、社會問題、東西方文化衝突的關注,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電影藝術,同時也是電影所屬國家地區的一種意識形態,這本身也是藝術品背後所隱藏的重要價值之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