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358 搶眼焦點(1/3)

    “死囚漫步”點映時的熱鬧,幾乎成為了十二月十五日的最大新聞,在次日報紙出來之前,不少洛杉磯當地的居民都開玩笑地調侃認為,第二天新聞頭版頭條必然是“雨果新作點映掀起觀影熱潮”之類的標題,但讓所有人意外的是,各大報紙對電影本身的關注居然占據了視線焦點。

    除了“娛樂周刊”、“今日美國”、“休斯頓紀事報”、“紐約郵報”這些本來就是以勁爆新聞吸引視線的報刊媒體之外,其他不少媒體都在第一時間對“死囚漫步”這部電影進行了評價。

    在諸多評價之中,羅傑-埃伯特發表在“芝加哥太陽報”的影評無疑引發了最廣泛的關注,不僅因為羅傑在影評界的權威影響力,也因為羅傑對這部作品投入了許多情緒,可以感受得到,羅傑對“死囚漫步”這部電影有十分深刻的感觸。

    “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修女海倫-普雷金講述她自己的真實經曆,原著是一本堅決反對死刑的著作,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但是在蒂姆-羅賓斯深沉又不失流暢的鏡頭之下,卻多了一絲冷靜和客觀,他隻是講述了故事,而把反思的權利交給了觀眾。

    電影講述了修女海倫和死刑犯馬修之間的故事,馬修始終堅稱自己是清白無辜的,海倫用盡各種努力試圖幫助馬修進行上訴,但是伴隨著海倫持之以恒的努力,馬修承認了他的罪行,向被害者家屬道歉,從而平靜而有尊嚴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其實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故事,最為法律題材電影,它矚目的核心也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一場內心掙紮的角力,從馬修到海倫,從故事的每一個參與者到走進電影院的每一位觀眾,這是一場精神的撞擊和洗禮,每個人都可以從故事之中品味出不同的東西來。

    ‘死囚漫步’原本探討的是死刑,但是得益於男主角雨果-蘭開斯特細膩而充滿爆發力、真切而充滿感染力的演出,讓電影得以進一步升華,讓我們窺見到了另外一個主題:犯罪的背後除了當事人的責任之外,社會是否也應該承擔相對應的義務?這也使得整部電影分化出了兩個核心主題,第一個是死刑,第二個是馬修。

    馬修為什麽不認罪?這恐怕是每一個觀眾在觀看完電影之後最直接的感受,馬修是有罪的,他的雙手沾滿了鮮血,馬修清楚地知道這一點,但是他為什麽始終堅持自己是清白的,始終不願意認罪呢?

    是因為馬修真的冷血嗎?顯然不是。我們可以順著馬修談吐之中的蛛絲馬跡去尋求事情的真相。

    馬修多次提到他沒有受到公正的對待,包括他對政府的排斥和厭惡,包括他認為富人是不會成為死囚的,也包括他和卡爾的相處模式。事實的真相就是,是卡爾主導了這起悲劇,雖然馬修也參與了整個案件,但卻是在卡爾的指使甚至威逼之下完成的,最後暴力殘忍殺害霍普的也是卡爾——而這一點恰恰是導致馬修被判死刑的關鍵之一,但卻不是馬修實施的。

    從法律角度來說,卡爾是主謀,馬修是幫凶,那麽卡爾應該判處死刑,馬修則應該是有期徒刑;從道德角度來說,卡爾和馬修都是凶手,他們都應該被判以平等的刑罰。但事實的結果卻是,卡爾有期徒刑,馬修則以死刑收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