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312 海外票房(1/3)

    作為一部驚悚懸疑電影,而且還是帶有明顯社會屬性的連環殺手電影,“七宗罪”的海外票房並不被人看好。

    其實從雨果過往幾部作品的海外票房就可以看出來了,反應了美國自身社會屬性和弊端的“義海雄風”、折射美國曆史和文化的“低俗小說”海外票房表現十分不俗,但要取得逆天突破卻往往是受到限製的;聚焦於二戰和猶太人的“辛德勒的名單”則在歐洲迎來了大爆發,取得了不可思議的成就;可是雨果所有作品之外海外票房最出色的卻是“生死時速”,不帶任何地域文化色彩,簡單粗暴的爆米花商業電影。

    好萊塢電影在全球範圍內都擁有無法比擬的號召力,但同樣是好萊塢的電影,海外票房的差異還是可以看出海外市場的價值取向。有的電影是牆內開花牆外香,有的電影則是海外不懂欣賞北美的美,有的電影則是橫掃八荒不分軒輊。

    這也是好萊塢對於商業爆米花電影始終鍾情的原因之一,因為即使北美票房表現一般,海外市場也往往能夠力挽狂瀾。

    “七宗罪”這部電影從客觀分析來看,不管是題材,還是美國文化屬性,的確都不太適合海外市場。特別是“七宗罪”之所以能夠在北美取得了逼近兩億美元的票房,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過去兩個月時間裏整個美國社會都在對新聞媒體發起口誅筆伐,而“洛杉磯時報”的推動更是成為了導火索,這才讓“七宗罪”創造了不可思議的記錄。

    但問題就在於,年輕火山掀起的反抗行動僅僅局限於北美,在海外並未波及開來。換而言之,“七宗罪”折射出的社會冷漠、社會問題,在其他國家是並不存在的。

    所以,“七宗罪”的海外票房前景確實是令人堪憂。

    “七宗罪”北美市場上映之後,新線電影公司的海外發行權遲遲沒有賣出去,在接近一個月之內,隻有美國市場上映這部作品,其他國家地區都沒有放映,這一切也似乎證實了人們對這部電影的擔憂。

    可是人們卻忽略了一點,“七宗罪”雖然因為“洛杉磯時報”的關係,與媒體掛上鉤,進而演變成為社會浪潮;但是撇開這一點不說,“七宗罪”這部電影本身所反映的是社會冷漠問題,這不僅僅是美國一個國家的事,在南美洲、東歐等社會秩序稍顯混亂的國家裏,同樣的社會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而包括戰後重建的德國、社會發展相對安定的法國英國等地,相似的社會問題也已經逐漸成為了隱患。

    換而言之,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幾乎每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勢必會麵對。社會的冷漠導致犯罪開始滋生,而麵對犯罪,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開始增加,進而進一步導致冷漠,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之後,逐漸演變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開始腐蝕人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都是不利的。

    另外,北美大陸發起了對無冕之王的聲討,在這個全世界都可以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時代,雖然還沒有達到互聯網那般親密,但傳統新聞行業麵對的問題似乎都是差不多的。世界各地也因為美國的變化而開始反思,即使沒有美國那麽激烈洶湧,但至少是引起了討論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