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281 沒有贏家(1/3)

    整個新聞界現在都焦頭爛額,雖然他們可以把過錯都推到“國家詢問報”和安東尼身上,但民眾不是沒有智商的傻子。這一次事件的經過如此清晰而完整地呈現在所有人麵前,雨果所麵臨的困境與媒體們幸災樂禍的麵貌形成了直接的鮮明對比,這著實是讓任何辯解都蒼白無力。

    記者們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現在落在他們身上的視線都充滿了玩味和鄙夷,這種視線沒有任何威脅,但卻讓他們渾身上下都不舒服,原本讓他們無比自豪的記者證、照相機、攝像機,此刻都成為了燙手山芋,他們隻希望自己的記者身份不要被認出來。

    從無冕之王到過街老鼠,如此巨大的落差讓媒體從業者著實犯堵,他們何曾遭遇過如此局麵?但這就是社會現實,也是他們急功近利必須承擔的後果。

    在這樣的局麵之下,始終堅持沒有加入這次戰局的“紐約郵報”、“今日美國”、“休斯頓紀事報”等封殺同盟反而是漁翁得利,艱難局麵之下選擇了冷眼旁觀讓這一次的炮火沒有波及到他們。

    可事實卻不是如此。

    顯然這一次的輿論風暴是針對所有的新聞媒體,“紐約郵報”等封殺同盟作為全國大報,他們和“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肩負著輿論領袖的責任,而他們的冷眼旁觀也就是社會監督職責的失職,其他媒體所需要麵臨的指責,他們自然也沒有辦法獨善其身。

    撇開這一點不說,“紐約郵報”、“今日美國”、“休斯頓紀事報”等封殺同盟也沒有占據任何上風,甚至可以說是損失慘重的。

    科林-邁勒為什麽拒絕了布蘭登的報道提案,在新聞焦點最為鼎盛的時期,“紐約郵報”等報紙又為什麽隻字未提?當然不是因為他們不感興趣,更不是因為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拒絕進行報道,而是他們在試圖封殺雨果、封殺“死囚漫步”。

    這些報紙是為了完成封殺重任,給雨果一次狠狠的教訓,所以這才忍受著無比的煎熬和沉重的壓力無視了整個新聞事件,這一次的沉默對於幾家報紙來說是有戰略上的重要意義。

    可是現在,伴隨著整個事件的沸沸揚揚,封殺同盟已經形同虛設。

    雨果在拍戲過程中因為太過投入而導致需要接受心理治療,這絕對可以稱得上是重磅新聞,先後拿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戛納影帝的雨果是目前好萊塢三十五歲以下演技實力派的代表人物,就在今年三月份雨果還成為了奧斯卡影帝的熱門候補人,雖然雨果親眼目睹了湯姆-漢克斯的影帝蟬聯,沒有能夠成為三十歲以下首獲影帝的第一人,但雨果的實力依舊有目共睹。

    那麽,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角色、一個什麽樣的劇本,居然能夠讓雨果走火入魔了呢?一夜之間,關於“死囚漫步”的討論就無法遏製地蔓延了開來。

    當人們了解了之後,這才發現,“死囚漫步”居然像是憑空冒出來一般,沒有人知道雨果什麽時候接拍了這部電影,也沒有人知道關於整個劇組的任何消息,更沒有人知道雨果的角色和整個故事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在此之前,媒體上就連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暴露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