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256 解構角色(1/3)

    自己到底怎麽了?為什麽會失去控製了?難道真的像馬修說的一樣,其實這一切從頭到尾都是他自己在操縱的,惡魔不是馬修,而是他自己?

    雨果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不要因為這個可能的事實而陷入恐慌,他必須要理清思路,尋找到控製的方法,否則他就是惡魔,不管這個惡魔的人格到底是不是馬修。

    腦海裏一片亂糟糟的,雨果根本無法尋找到一個清晰的思路,隻有一片一片的思緒片段,雜亂無章,從最近“死囚漫步”劇組的事,到蘭開斯特兒時在藍切斯的回憶,再到他自己小時候和樂隊成員在學校操場上排練的畫麵,無數個片段充斥在腦袋裏,讓雨果覺得自己的腦袋就要炸裂開來了。

    但這一次雨果沒有因為暴躁而失去了自己的冷靜,他閉上了雙眼,讓自己在黑暗之中逐漸適應下來,雖然周邊馬修母親的哭聲依舊在不斷循環著,但他卻回想起了剛才亞當的背影,過去的回憶模糊卻清晰地讓雨果安靜了下來,所有煩躁就在黑暗之中緩緩沉澱下來。

    雨果想起了一部電影,“致命ID(Identity)”,這部電影就是講述人格分裂的,電影把人格分裂無限放大,讓每一個人格都成為了獨立的個體,然後互相廝殺,最終隻有一個主體人格留下。

    其實從精神分析學派來看,多重人格的實質是心理過程的分離,往往是自我認同、性格狀態、思想認知出現較大差別的性格逐漸分離開來成為獨立個體,簡單來說,就是天使和魔鬼的區別。

    其實多重人格就是一個人格的不同麵,善良和邪惡、溫順和暴躁、妥協和叛逆,當這些不同人格從兒童時期開始接受外界的刺激,遇到了一個觸發點之後,逐漸分裂開來,最終形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人格。

    當然,這不是絕對,有些多重人格的情況,也會出現人格之間相似的情況。這需要因人而異。

    但從本質上來說,可以理解為,多重人格就是從一個人格基礎上分裂出不同的特性。就好像一個成年人,都不能純粹地定義他的性格,他有善良的一麵,自然也有邪惡的一麵;有溫順的一麵,也有暴躁的一麵。大部分人都是多種性格的綜合體,然後根據不同人顯示出更多某種性格的特性。

    所以人們總說,每個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結合體,隻是大部分人都能夠控製住魔鬼,不讓自己的行為準則超出道德法規的束縛。如果專業一些,這又需要講解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間的區別和聯係。

    不過,雨果對心理學的了解並不多,他隻是突然意識到,馬修說的很有可能就是事實,馬修的人格其實就是雨果內心深處的黑暗麵,被表演鑽研過程無限放大,然後獨立了起來,繼而形成了馬修這個人格,最終導致了失控。而本質來說,馬修就是雨果的一部分。

    這讓雨果想起了凱瑟琳-赫本之前對他說的表演觀點。

    演員在鑽研表演過程中,他必須對角色有足夠的理解和認知,但這個所謂的“理解和認知”都是基於演員自己的立場,而不是真實人物的想法。

    簡單來說,雨果沒有殺過人,他永遠都不會知道殺過人是一種什麽滋味,即使他“殺過人”,但每一個殺人凶手在作案之後的心理狀態也不同,有的人會內疚,有的人會恐慌,有的人則沒有任何感覺。那麽,雨果第一不知道馬修殺人時的感覺,第二不知道馬修殺人之後的心理狀態,第三不知道馬修選擇殺人之前的心理經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