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054 凜冽如春(1/3)

    聖丹斯電影節到底有多冷門?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可以用一組去年聖丹斯成立十周年的簡單數據來做一個直觀的分析。

    1993年入圍電影節展映的作品全部囊括起來之後也才不過三十三部,據說報名作品也就五十多部而已;當時抵達帕克城對聖丹斯十周年進行報道的記者一共有三十七名——這還是因為十周年,羅伯特-雷德福專門邀請了一些記者的結果;而在電影節結束之後,全美國有四十九家媒體進行了報道,其中全美國家級報紙僅僅隻有一份,“紐約時報”,前後的新聞報道隻有不到六十篇——這也就意味著隻有十一家媒體進行了超過一篇的新聞報道或者後續報道。

    如此關注度,甚至比不上一部電影的首映式。

    同樣的數據放在金球獎身上,至少可以放大十倍,甚至更多,僅僅是站在金球獎紅地毯兩側的記者就已經超過一百名了,這還沒有計算內場和後台進行專訪的媒體,更不要說進行現場直播的NBC電視台了。

    所以說,聖丹斯電影節的的確確是無人問津的,即使“低俗小說”在1994年年末強勢崛起,1995年年初拉開帷幕的聖丹斯電影節也依舊沒有收到任何記者願意前來采訪的申請。所以,組委會官方組織也就根本沒有安排記者接洽、記者行程安排等相關事宜。

    但誰又能夠預料到,雨果拒絕了金球獎而選擇了聖丹斯,這一決定被公開之後,刹那之間就成為了頭版頭條。

    凱拉-柯爾就完全沒有預料到雨果會選擇聖丹斯,這幾乎可以說是所有媒體觀點。

    雖然說有“低俗小說”在前,雖然說有“日出之前”在前,雖然說目前雨果之於獨立電影的重要啟發作用被無數媒體掛在嘴上,但是這個想法還沒有真正進入人們的腦海之中,所以當出現聖丹斯和金球獎這樣類似選擇時,人們幾乎想當然都會認為應該選擇後者才對。

    更何況,這不是隨意的一次金球獎,結合種種情況來看,雨果拿到自己第一座金球獎獎杯的可能性十分大,人們根本沒有考慮雨果是否會出席這件事——因為這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情況嗎?各大媒體已經早早開始討論雨果拿獎幾率的問題了。

    可是現在,雨果卻直接潑了一盆冷水,告訴所有媒體:我不去金球獎了,我要去聖丹斯!

    這刹那間就引起了軒然大波。緊接著就引發了連鎖效應,這也是大家都沒有預料到,雖然說金球獎吸引力驚人,可以說是沒有任何一家媒體願意錯過這場盛會;但雨果的吸引力同樣不可小覷。

    首先,雨果憑借“低俗小說”掀起了一股獨立電影狂潮之後,這一次又更進一步,將所有人的視線帶到了聖丹斯電影節,這可是獨立電影樂園,那麽獨立電影在經曆了1994年的異軍突起之後,接下來的1995年又將會有什麽作為呢?也許,聖丹斯會給出一點線索。

    再就是“日出之前”這部作品本身也是話題滿滿,不管是雨果的編劇處女作,還是雨果和查理茲的合作,都讓這部作品充滿了吸引力。人們不由好奇雨果作為編劇到底會奉獻什麽樣的作品,同時也更加好奇雨果和查理茲會摩擦出什麽火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