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998 萬眾矚目(1/3)

    獨立電影的概念起源於世紀中期的好萊塢,並且經過三十年發展之後,伴隨著聖丹斯電影節的成立而形成了一股勢力,但至今為止,獨立電影依舊是好萊塢的絕對弱勢群體。獨立電影往往就代表著沒有投資對象、沒有發行公司、沒有宣傳渠道、沒有票房成績,這隻是電影人實現自我理想的一個渠道。

    獨立電影真正進入好萊塢主流領域有兩個標誌,一個是2006年的“陽光小美女(Little。Miss。Sunshine)”,這部電影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反響,意味著獨立電影也具備強大的票房拉動力;一個是2008年第八十屆奧斯卡上“老無所依(No。Country。For。Old。Men)”問鼎最佳影片。

    在那之後,獨立電影成為全世界電影領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甚至能夠和商業爆米花電影分庭抗禮。彼時,獨立電影不再是“非主流”的代名詞,而是導演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思想才華凝聚的代表。

    可是回到九十年代初,獨立電影依舊是不被市場接受、被人們忽略的群體,小眾之中的小眾。這一點在“美國往事”這部電影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這部美國影史上最偉大的失敗就受困於自身的獨立屬性,華納兄弟無法理解導演的意圖和才華,於是按照商業意圖簡單粗暴地“強。奸”了這部電影,釀造了一個令人抱憾終身的慘劇。

    這也是當初雨果接拍“低俗小說”時,整個電影市場都是一片驚愕的原因。因為在傳統印象之中,獨立電影就是粗製濫造,獨立電影隻有二線演員才願意接拍——君不見羅伯特-德尼羅出演了“美國往事”之後事業迅速下滑,獨立電影根本就是不被主流接受的異類……當時事業處於上升期的雨果居然願意出演獨立電影,不要說主流影評人了,就連昆汀-塔倫蒂諾自己都是意外不已。

    在獨立電影的發展曆史上,昆汀-塔倫蒂諾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他的處女作“落水狗”就驚豔四座,而隨後的第二部作品“低俗小說”更是開辟了獨立電影的江山,讓整個北美電影市場都注意到了獨立電影的存在,從而展開了獨立電影進入主流市場的漫長道路。

    “低俗小說”被人們認為是獨立電影躋身主流的起點。

    但這種說法到底是怎麽來的呢?憑什麽說“低俗小說”是這個起點呢?難道因為“低俗小說”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敘事手法,還是說“低俗小說”的藝術成就格外出色?顯然都不是,獨立電影從來不乏大膽創新的作品,也不乏藝術成就名垂青史的佳作。

    “低俗小說”之所以被成為是獨立電影正式進入主流市場的起點,那是因為這部電影在商業和藝術之中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其票房成績之出色讓所有人都意識到:獨立電影也是可以吸引大批觀眾的,獨立電影也是可以創造票房的,獨立電影也是可以實現盈利的!

    在“低俗小說”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部獨立電影的票房能夠邁過一億門檻,從來沒有!這才是獨立電影被成為“小眾中的小眾”的根本原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