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985 片酬波瀾(1/3)

    好萊塢演員的片酬一向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演員們往往拍攝一部電影就可以有上千萬美元的收入,比起依靠唱片、演唱會、商演來擴大收入的歌手來說,演員們每一部電影的片酬都是明碼標價的,自然更加惹人眼紅。而且,演員的片酬也是衡量他們地位的標準。

    好萊塢電影發展曆史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創新藝術家經紀公司的崛起為標誌,阿諾德-施瓦辛格拍攝“終結者2”時拿到一千五百萬美元的片酬為分水嶺,在此之前演員們的片酬大部分一百萬以下就能夠解決,製片公司和各大院線的利潤十分高;但是在此之後,演員片酬節節攀升,直接導致電影成本不斷上漲,也使得好萊塢的商業大片比例逐漸加重。

    一千五百萬美元,這就是九十年代前半期衡量頂級巨星的標準,阿諾德-施瓦辛格、湯姆-克魯斯、哈裏森-福特等人都是一千五百萬俱樂部,能夠拿這個級別片酬的好萊塢演員,沒有超過二十個,這就是好萊塢頂尖的標杆。

    所以說,“生死時速”之後好萊塢各大製片公司都願意給雨果提供一千五百萬美元的片酬,才被認為是跨越式的發展,得到了裏克的絕對重視。

    第二階段的起點則是1996年,依靠“變相怪傑”、“神探飛機頭”係列、“阿呆與阿瓜(Dumb。And。Dumber)”成為喜劇天王的金-凱瑞,在接拍“王牌特派員(The。Cable。Guy)”時,哥倫比亞影業公司開出了兩千萬美元的片酬,正式標誌著好萊塢進入兩千萬時代。

    “王牌特派員”是一部值得載入史冊的電影,不是因為這部電影票房極其出色,事實上這部電影還差點虧本了,四千七百萬美元的成本有將近一半都是金的片酬,而結果電影北美票房僅僅六千萬,全球票房也才剛剛邁過一億門檻而已,可以說是一部失敗的作品,但這部作品卻在好萊塢曆史上有著改朝換代的重要作用。

    不僅因為這是好萊塢曆史上第一部支付了兩千萬美元片酬的電影,同時還因為這部電影提高了喜劇電影的製作成本門檻,這成為了各大電影公司最為頭疼的一件事。

    更重要的還是因為“爛仔幫(Frat。Pack)”在這部電影之後就此成立。

    所謂的爛仔幫,可以算是一個組織,由一群當時並不非常走紅的喜劇演員組成,他們全部都隸屬於創新藝術家經紀公司,創新藝術家經紀公司決定打包捆綁出售這一批喜劇演員,他們拉幫結夥、互相捧場,以“一個好漢三個幫”的姿勢參與、助陣彼此主演的電影,這種團隊作戰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成效,以不高的片酬造就了多部喜劇電影的票房記錄。

    爛仔幫的幫主是本-斯蒂勒,他就是“王牌特派員”的導演,核心成員包括了威爾-法瑞爾(Will。Ferrell)、歐文-威爾遜(Owen。Wilson)、傑克-布萊克(JackBlack)、文斯-沃恩(Vice。Vaughn)、盧克-威爾遜(Luke。Wilson)、史蒂文-卡瑞爾(Steve。Carell),其後新生代喜劇明星塞斯-羅根(Seth。Rogen)、喬納-希爾(Jonah。Hill)、詹姆斯-弗蘭科等人也都和爛仔幫有緊密聯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