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914 法國導演(1/3)

    貴賓包廂裏空調製冷的空氣讓所有的燥熱都沉澱了下來,而透過落地玻璃窗往外看卻可以看到現場那依舊在湧動的加油人浪,那種炙熱卻被一麵玻璃阻隔在外,形成了兩個世界。這種感覺很奇妙,視線裏是熱浪襲來,但是皮膚卻因為太冷而浮現了雞皮疙瘩,就好像是冬天和夏天隔著玻璃同時存在一般。

    但雨果不喜歡。他還是希望能夠在現場和球迷一起看球,一起流汗,一起呐喊,一起瘋狂。

    隻是,此時雨果沒有時間去思考這件事,也沒有空閑去告訴馬克“我準備離開了”,因為呂克-貝鬆的出現打亂了雨果的節奏。

    當人們提起法國導演時,可能會因為人選太多而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做出選擇,被譽為藝術電影後花園的法國誕生了無數的偉大導演,羅伯特-布列鬆(Robert。Bresson)、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Godard)、讓-雷諾阿(Jean。Renoir)、亨利-喬治-克魯佐、阿倫-雷乃(Alain。Resnais)、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cois。Truffaut)……每一位導演都可以在電影曆史之中占據一席之地。

    法國電影在全球的電影曆史長河之中都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法國算是電影最早的發源地之一,無論是早期的先鋒派還是後來的新浪潮,都對世界各地的電影產生重大的影響,現在也是全世界藝術院線最多的國家。

    在這些導演之中,呂克-貝鬆的國際影響力卻絕對可以排進法國導演的前五名。

    其實,呂克在法國本土的專業影評人眼中,是最受矚目且爭議最大的導演,許多影評人都不喜歡他。因為呂克的“第五元素(The。Fifth。Element)”、“聖女貞德(The。Messenger:The。Story。Of。Joan。Of。Arc)”等作品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藝術性被備受詬病,被法國國內認為是向好萊塢電影投降的反麵典型。雖然呂克的作品在國際上總是能夠吸引無數注意,但在法國國內卻很難找到認同者,這也讓呂克不得不漂洋過海到好萊塢尋覓知音。

    所以,呂克也就成為了法國導演之中的異類,國際影響力巨大卻在法國國內得不到支持,在法國各大影評人眼中偉大的導演行列之中,呂克很難躋身前三十名;但是在國際市場上,法國最著名的導演行列之中,前十名常常都可以看到呂克的身影。牆內開花牆外香,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

    呂克剛剛出道時,堅稱自己一生隻拍攝十部電影,他追求的不是量而是質。雖然後來呂克還是打破了自己堅持了近三十年的誓言,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作品依舊不多,而且精品居多,從最早揚名影壇的“碧海藍天(Le。Grand。Bleu)”、“尼基塔(Nikita)”,再到讓他名垂青史的“這個殺手不太冷”,堪稱部部佳作。

    這位法國電影史上最具爭議之一的導演,在雨果眼中,卻是一個微微發胖、留著絡腮胡、有些猥瑣的邋遢大叔,但事實上,呂克僅僅比雨果大八歲而已,現在還未滿四十,可是看起來卻至少有五十歲的模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