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885 賭局開盤(1/3)

    “生死時速”的首映式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期,掀起了一股不可思議的熱潮,洛杉磯劇院的兩千個席位不僅全部都被坐滿了,而且每一個參加了首映式的觀眾都對這部電影讚不絕口,這簡直是一件無法想象的事!

    要知道,一部爆米花電影首映之後,觀眾的口碑是很難達成一致的,因為爆米花電影往往就意味著劇情簡單,甚至可能是空洞、無趣;同時也意味著缺乏內涵和討論價值,僅僅隻是單純刺激腎上腺素而已,這也就使得觀眾的個人感官會產生巨大的差異,像“終結者2”、“奪寶奇兵”那樣贏得觀眾和媒體眾口一致叫好的爆米花電影,屈指可數。

    而“生死時速”上映之前幾乎沒有人抱著希望,這一部僅僅投資兩千八百萬美元的動作電影,被人們諷刺為“即使是雨果也無法拯救”的災難,不少媒體更是悲觀地認為,剛剛依靠“辛德勒的名單”和“低俗小說”創建的演技實力派美譽會被“生死時速”這部“糟糕可怕”的爆米花電影毀於一旦。

    許多演技派演員在取得了獎項認可之後,盲目地接拍商業電影,結果不僅票房一塌糊塗,而且口碑也一落千丈,從此就再也無法重新崛起,甚至就連演技本身都陷入泥沼,最後被學院派所厭棄。

    這也是所謂“小金人魔咒”的由來,二十一世紀最鼎鼎有名的例子就是哈莉-貝瑞了,成為影史上第一個也是2014為止唯一一個奧斯卡黑人影後,她在獲得奧斯卡小金人之後先後出演了“007:擇日而亡(Die。Another。Day)”、“X戰警2(X-Men2)”、“貓女(Catwoman)”等商業電影,可惜票房都說不上出彩,口碑更是不斷下滑,結果事業一落千丈,進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之後,雖然她依舊每年都有作品推出,但已經徹底遠離了一線女演員的位置。

    所以一般人們都認為,獲得演技認可的演員在接觸商業電影時必須小心謹慎,不是不能接,而是必須周全考慮,否則就會一失足釀千古恨。

    “生死時速”上映之前,人們就認為這部電影很有可能成為雨果事業第二次崩潰的開端,一如當年在“死亡詩社”之後接拍的“致命時刻”。由此可見人們對“生死時速”這部電影的悲觀程度了。更不要說“紐約郵報”了,科林-邁勒認為這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可以趁機讓雨果陷入事業低穀,於是開啟了那個“一億美元票房”的賭注。

    可是,首映式結束之後,幾乎所有媒體記者都跌破了眼睛,脫臼的下巴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接回去了,撇開專業影評人的首批影評不說,無論是電影播放結束之後長達五分鍾的掌聲雷動,還是首映式結束之後因為過於亢奮而紛紛走上好萊塢大道爭相慶祝的忠實影迷,都讓這個夜晚因為“生死時速”這部電影而成為了1994年暑期檔揭幕以來最為特別的時刻。

    “美國周刊”當晚對參加了首映式的觀眾進行了現場抽樣調查,一共采訪了八十六名觀眾,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其中八十三名觀眾表示十分喜歡這部電影,剩餘三名觀眾有一個人為雨果尖叫了整整三分鍾,沒有說話;一個人則直接興奮地尖叫著跑開了,讓人摸不著頭腦;還有一個人則表示電影還不錯,但不值得第二次走進電影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