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827 戛納影帝(1/3)

    不同於奧斯卡、金球獎這樣的頒獎典禮,三大電影節的頒獎典禮都相對而言簡單許多,沒有盛大的晚會,沒有激動人心的頒獎過程,更像是一個總結會——也就是閉幕式,將各大獎項頒發出去,對參加電影節的作品表示嘉獎,僅此而已。

    這也是因為電影節的主體一直都是之前電影展映的部分,頒獎典禮隻能算是一個總結而已。

    同樣,電影節上的獎項設置也相對而言簡單許多,以戛納為例,除了最高獎項金棕櫚之外,評審團大獎則相當於是第二名,可以算是第三名的評審團獎,再就是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總共也就七個獎項。

    另外,還有一個獎項叫做費比西獎(Fipresci。Prizes),這個獎項又叫做國際影評人獎或者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這是一個會外獎項,並不隸屬於任何影展單位,而是由國際影評人協會組成自己的評審團,在電影節頒獎典禮之前頒發的獎項。這個獎項存在於包括歐洲三大電影節在內的全球各大電影節。

    所以,其實電影節的頒獎典禮更加簡潔,沒有了奧斯卡、金球獎那樣的喧鬧和繁華,反而是更加純粹了一些。

    頒獎典禮開始之後,沒有繁瑣的開場,評審團主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上台簡單做了一番致辭之後,就進入了頒獎程序。

    率先頒發的是最佳編劇獎,今年戛納電影節可以說是迎來了一個大爆發,佳作雲集,整體質量絲毫不遜於去年“霸王別姬”和“鋼琴別戀”並列金棕櫚的盛況。

    去年匯集了侯。孝。賢、陳。凱。歌、肯-羅奇(Ken。Loach)、邁克-李(Mike。Leigh)、維姆-文德斯(Wim。Wenders)、北野武、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Soderbergh)、安德烈-泰西內(Andre。Techine)等一眾電影大師,競爭激烈程度讓媒體都讚歎不已,最終不僅是金棕櫚出現了並列,評審團獎也出現了並列,可謂是難得一見的盛況。

    雖然今年的整體聲勢似乎不如去年,因為著名導演的數量略遜一籌,但參賽作品的質量卻毫不遜色,其中五、六部作品都具備問鼎金棕櫚的實力——在媒體眼中,這也使得頒獎典禮開始之前,記者們對於獎項的猜測熱火朝天,一派繁榮。

    在第一個頒發的最佳編劇獎中就爆出了冷門,原本被認為最有希望拿獎的“低俗小說”沒有能夠勝出,而是法國電影“累得要命(Grosse。Fatigue)”爆冷勝出。

    “累得要命”在戛納上映之後,被普遍認為“前半部構思不俗,但後勁不足”,整體實力偏弱,被認為質量比不上在演員位置上取得輝煌成就的導演米歇爾-布朗(Michel。Blanc)十年前的處女作。

    結果“累得要命”卻以黑馬姿態拿走了今晚的第一個獎項,頓時讓整個頒獎典禮都多了一些愕然。

    緊接而來的最佳女演員獎又再次爆出冷門,之前被譽為最大熱門的伊蓮娜-雅各布(Irene。Jacob)落敗,從頒獎嘉賓嘴巴說出的名字赫然是維爾娜-麗絲(Virna。Lisi),這著實是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