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818 經典佳作(1/3)

    有人將“低俗小說”稱為美國電影九十年代之中,最為重要的一部電影;也有人認為“低俗小說”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電影劇本撰寫形式;還有人認為“低俗小說”之後獨立電影才真正意義上地進入主流媒體視線。

    曆史也證明了,“低俗小說”的確擁有這樣的高度,所以它才和“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成為了佳片雲集的1994年裏當仁不讓的三駕馬車之一,嚴格來說,如果從電影創新的藝術價值來說,“低俗小說”遠遠超過了其他兩個競爭者。

    “低俗小說”掀起的輿論風暴就是從戛納電影節開始的,“電影手冊”和“帝國”先後撰寫了評論之後,大名鼎鼎的羅傑-埃伯特卻依舊按兵不動,即使是諸多美國媒體都開始紛紛撰寫影評了,羅傑也還是沒有動手。

    一直到二十一日,也就是“低俗小說”上映了四天之後,羅傑的影評這才姍姍來遲!

    “四天來我們都坐在黑暗之中,一個場景一個場景的揣摩‘低俗小說’這部作品。我們把影碟機倒來倒去,一會兒暫停,一會兒慢進,我們有整整三百個人,而且還是很民主的:無論誰有什麽發現,我們都會停下來討論。目標就是好好研究這部迷宮似的電影。”

    僅僅隻是一個開篇,就解釋了所有一切,羅傑之所以一直到四天之後才撰寫了影評,就是因為他一直在觀看這部作品!

    “當然,也有人不喜歡‘低俗小說’,甚至於可能是美國所有電影之中最不受歡迎的一部了。我可以聽到許多觀眾在說,這電影太暴力、太表麵、太下。流,像堆狗屎。他們看了二十分鍾、三十分鍾,或一個小時,就走開了。

    然而對喜歡這部電影的人來說,昆汀-塔倫蒂諾的電影是近年來的作品中最令人著迷的了。他們討論電影的每個細節,那種熱情程度恐怕隻有討論‘太空漫遊2001’時才出現過。

    從‘公民凱恩’到‘沉默的羔羊’,我對很多電影作過這種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分析。我發現,如果你找來一大群對待電影態度嚴肅的人,坐在黑暗中,並請他們自由得發表看法的話,無論什麽問題都可以得到答案。比如這次,毫無疑問,有一回在黑暗中發表見解的就是一個十一歲孩子的聲音。

    四天過後,我越來越崇拜這部電影了。它比看上去要微妙、複雜得多。困擾首次看這部電影的人的那些問題,實際上在昆汀-塔倫蒂諾和羅傑-艾瓦裏(Roger。Avery)所寫的劇本裏都有解答。當然,第一次看的人是想不出來的。

    電影的故事是相互交織的,而不是按時間順序展開,因此影片的首尾得以呼應,電影的中間部分實際上都是在故事結尾部分的後麵發生的。為什麽電影用這種方式講述?大概有三個原因。

    一個是因為昆汀就像他的影迷說的那樣,厭倦那種拖拖拉拉的線性故事線索;一個是會使他的劇本類似於計算機上的文本一樣,比如你點擊金表,就會看到布奇的故事,點擊足部按摩,就會看到文森特倒黴的約會。

    最後一個原因則是電影的幾條故事線索都是以某種救贖結束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朱爾斯的大難不死,決定洗手不幹。因為,盡管此時在時間並不是最後發生,把它放在影片結尾也還是合理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