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815 切斷聯係(1/3)

    十八日當天,“低俗小說”劇組又在上午和下午分別接受了兩次車輪采訪,雖然強度沒有昨天大,但這一次大部分都是專訪,問題更加有深度,交流範圍也更加廣泛,前前後後進行了近七個小時的采訪,雨果隻覺得自己腦袋都已經被挖空了。

    昨天晚上的車輪采訪更像是狂轟亂炸,那種疲勞更多是來自於僵硬的肌肉和大腦;而今天的車輪采訪就更像是鬥智鬥勇,量下來了,但質卻上去了,大腦的運轉被推向了極致,等采訪結束之後,雨果幾乎要以為自己一輩子所知道的所有詞匯都要被掏光了。

    再一次,雨果又意識到了采訪是一件體力活加腦力活,而和記者打交道從來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更何況,這一次雨果還要麵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媒體,就更加疲倦了。

    但有一件事情出乎了雨果的預料。

    由於這一次楊。德。昌和張。藝。謀代表中。國來戛納參展,所以戛納的華人記者十分多,包括美國的中文媒體、歐洲的中文媒體也都來湊熱鬧了。所以雨果本來以為,在車輪采訪過程中也會遇到中。國記者,這讓雨果稍微有些激動。

    穿越了兩年多之後,他終於又要和自己靈魂的家鄉發生接觸了!

    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昨天和今天的采訪下來,一共隻有兩家中文媒體對雨果進行了采訪,一家是國內的“看電影”雜誌,另外一家則是美國的中文報紙“僑報”,而且提問過程也並不長,隻是簡單的一些交流而已。

    雨果倒是秀了秀自己的中文,那一口字正腔圓的中文讓記者嚇了一跳,但除此之外,也就沒有更多交流了,這讓雨果覺得很是失望。

    其實仔細想一想,這也是正常的,九十年代中期,是國內電影市場剛剛向好萊塢打開大門的時候,國內媒體對於好萊塢電影的報道十分有限,而互聯網又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這時的好萊塢對於國內來說是一個十分神秘的存在。這種情況要一直到1997年“泰坦尼克號”的橫空出世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從而引爆了國內觀眾對好萊塢電影的無限向往。

    但是在1994年這個時間點,國內觀眾對美國電影的了解有限,興趣也十分有限。

    所以在國內觀眾心目中,其實1994年最經典的作品始終都是“阿甘正傳”,不僅因為這部電影是奧斯卡得主,同時還因為這部電影得到了國內媒體最大力的宣傳;其次是後來在IMDB上獲得平反的“肖申克的救贖”,倒是“低俗小說”被人們忽略了。

    “低俗小說”的重要曆史地位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才得到了國內觀眾的普遍認可,那時候人們才意識到,原來“低俗小說”不僅是1994年裏能夠與“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相提並論的作品,同時還是整個九十年代美國電影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可惜的是,由於媒體輿論引導的根深蒂固,國內觀眾對於“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的認識遠遠高於“低俗小說”,在普通民眾心中,後者根本無法與前兩者相提並論,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