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770 後續效應(1/3)

    第六十六屆奧斯卡落幕之後,之前所有的爭議刹那間全部都消失了,幾乎所有媒體都在為雨果送上讚譽之聲。

    沒有人再擔心雨果的金酸莓獎是不是阻擋了他的前程,沒有人再質疑金球獎的無視是不是預示著雨果的杯具,沒有人再提起“生死時速”、“低俗小說”兩部作品不被看好,也沒有人再提起當初“告別有情天”的挑釁和對決,甚至沒有人提起“生死時速”的票房之爭……

    當雨果拿下最佳男配角小金人的那一刻開始,所有媒體都齊齊轉了風向,搜腸刮肚地想象出更多的正麵詞匯來表達對雨果的讚揚。

    其中以“紐約時報”為最,他們對雨果的推崇甚至超過了天使之城本地紮根的“洛杉磯時報”。

    在“紐約時報”的報道之中,他們表示,“蘭開斯特在演藝生涯之中表現出來的紮實演技功底和強勁瞬間爆發力,經過了時間的沉澱之後,終於發揮出了相對應的威力,‘辛德勒的名單’堪稱他的巔峰代表作之一,這一次的勝出絕對實至名歸!”

    除了對雨果的演技再次表示讚揚之外,“紐約時報”還表示,“今年年僅二十七歲的蘭開斯特,他用過去兩年時間的一部部作品證實了他過硬的表演能力,雖然這才是他的第一次奧斯卡提名、第一座奧斯卡小金人,但可以相信,在未來十年時間裏,他勢必將會成為中生代男演員之中不可或缺的演技代表人物。也許,我們正在見證著又一個馬龍-白蘭度的橫空出世。”

    馬龍-白蘭度,美國影史上最偉大的演員之一,他的一生一共獲得了八次奧斯卡提名,其中兩次獲獎,雖然在提名次數和得獎次數上,馬龍都不是影史之最,但人們普遍認為,馬龍在1973年第四十五屆奧斯卡上依靠“教父”榮獲影帝時,卻拒絕出席頒獎典禮,而是派了印第安小姑娘上台宣讀抗議美國。政府虐殺印第安人的聲明,這一舉動製約了他在奧斯卡上的進一步發展,遭到了學院保守派的排斥和封殺。

    不過,奧斯卡提名次數和得獎次數並不是決定馬龍影史地位的重要因素,他在多部作品之中展現出來的絕佳風采,就是他演技實力的最佳證明。

    更為重要的是,馬龍是奧斯卡諸多影帝之中少有的帥哥,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學院評委就對英俊瀟灑的帥哥嗤之以鼻,詹姆斯-斯圖爾特、馬龍-白蘭度這些三十多歲就能夠拿獎的帥哥已經不再受到待見,被人們成為“帥了一輩子”的保羅-紐曼(Paul。Newman)更是在自己獲得終生成就獎之後的第二年,才依靠“金錢本色(The。Color。Of。Money)”拿到了自己十次奧斯卡提名之中的第一座小金人。

    雨果,也正如同馬龍一樣,是一個超級大帥哥。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雨果更像是保羅-紐曼,而不是馬龍-白蘭度。

    眾所周知,馬龍-白蘭度麵容俊朗、形象叛逆,以乖戾囂張的形象屹立於大屏幕之上,受到了無數歡迎,同時馬龍的脾氣暴躁、不假辭色,感情私生活更是混亂不堪,他甚至直接承認與同性發生過多次。性。行為,而且他並不覺得害羞,相反還十分大方地承認了那些事實。馬龍的這種魅力讓“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詹姆斯-迪恩神魂顛倒,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