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639 提名資格(1/3)

    格萊美關於榮耀至死音樂風格的爭論其實從十二月底就冒頭了,當時伴隨著俊傑音樂節所掀起的新一輪“榮耀至死的出現是否意味著搖滾精髓的喪失”爭論而出現,不過大家的視線根本沒有集中在格萊美身上,不要說邁克爾-傑克遜事件逐漸走向高潮了,就算是俊傑音樂節所帶來的後續影響都鋪天蓋地。

    不過這些爭論就好像一個雪球,伴隨著時間的推進越滾越大,距離第三十六屆格萊美公布提名名單的時限越接近,這種爭論就越來越熱鬧,一部分評審認為榮耀至死應該參加搖滾部門的評選,因為不管樂隊的風格如何變化,歸根究底還是搖滾。

    另一部分評審則認為榮耀至死還應該具備參加流行部門評選的資格,不僅在“好萊塢不是美國(Hollywood’s。Not。America)”、“愛是謊言(Your。Love。Is。A。Lie)”、“一無所有(Nothing)”等歌曲之中有濃鬱的流行風格,而且專輯整體風格也都更加流行、更加貼近聽眾。

    有一部分評審堅持認為榮耀至死不具備參加搖滾部門評選的資格,更不要說流行了,他們認為榮耀至死隻能夠參加另類音樂的評選,這樣一來,也就局限了榮耀至死的參選資格,隻能參加一個獎項的角逐了。

    可是反過來又有一群評審認為,榮耀至死的音樂風格其實不能算是另類搖滾,隻能算是一種融合的嚐試,嚴格意義來說,隻有“扼殺英雄(Kill。Your。Heroes)”這一首歌算是另類音樂,其他歌曲都應該在搖滾部門進行評選。

    這種錯雜的爭論在“滾石”雜誌的一篇樂評之中達到了巔峰,他們認為榮耀至死根本就沒有樂評人推崇得那麽出色,這些爭論的存在根本是沒有必要的。

    樂評表示,榮耀至死比起涅槃樂隊在1991年掀起的革。命性衝擊來說根本不值一提,隻是一群依靠炒作話題和音樂新奇吸引注意力的普通音樂愛好者罷了,所以榮耀至死根本不能算是“另類音樂”。

    這種說法得益於“滾石”的超高銷量被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榮耀至死的五名隊員雖然沒有參與任何宣傳,但都紛紛被記者們圍追堵截,采訪感想。

    在“低俗小說”劇組拍攝的雨果顯然就是一個最大的靶子,第一個就被記者們抓住了,當聽完記者們的提問時,雨果完全是哭笑不得,其實他更多是覺得不可思議,難道這就是格萊美獎能做的極限嗎——對樂隊的曲風都沒有辦法下定義?

    “讓我問你們一個問題,請問他們定義出我們樂隊的風格了嗎?”雨果看著眼前的記者們一陣無語,他簡直不敢相信格萊美居然會犯這種錯誤,以前他隻是一名觀眾,看看提名名單、看看得獎名單,也沒有什麽特別的感覺,但現在親身體驗一番,感覺頓時截然不同。

    有一名記者立刻就開口說到,“可是‘幾近成名’的專輯銷量已經得到白金認證了。”

    “所以你們是用銷量來定義一支樂隊的風格?還是說,格萊美是用銷量來定義一支樂隊的?”雨果說到這裏,眉頭不由微微皺了起來,他覺得這實在是太荒謬了,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侮辱。“我從來不知道原來音樂的風格是用銷量來定義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