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550 一線生機(1/3)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理查德-約翰(Richard。John)作為業界權威人士,他也在第一時間發表了專稿刊登在“紐約客(The。New。Yorker)”之上。

    “紐約客”是金城最重要的一份業內雜誌,它就是紐約生活的一部分,反映紐約生活最為矚目的焦點,折射美國和國際政治、社會重大事件的深度報道更是其特色之一。這份雜誌的權威性在紐約乃至整個東海岸都是首屈一指的。

    “將女巫審判帶入新聞傳播學的研究之中,這將會是一個很龐大的體係,但是將女巫審判帶入日常生活裏進行簡單化闡述,那就可以理解為擁有權力的少數團體,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將無辜的人誣陷而女巫,鏟除這些份子,鞏固自己的權力。

    1782年,歐洲的最後一名女巫安娜-果爾迪在瑞士被斬首,在那之後,各國法律都明文規定禁止濫用司法迫害女巫。這也宣告了持續了三個世紀的女巫審判落下了帷幕。但事實上,在兩個世紀之後的現在,女巫審判依舊存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舉一個最簡單最生活化的例子,高中學校裏,因為厭惡某個有肥胖症或者是自閉症又或者是同性戀這樣的孩子,流言開始傳播,從最開始指責對方與高中生活格格不入開始,逐漸演變成為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邪惡標簽,比如說這個孩子出現的地方就會有災難發生,比如說被這個孩子觸碰到就會有黴運,比如說禁止這個孩子參加橄欖球運動……由這些謠言所衍生的校園暴力,包括排斥、孤立的語言和情感冷暴力,還有校園公共廁所、垃圾場的肢體暴力,越演越烈,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這就是女巫審判。

    類似於啦啦隊、籃球隊、棒球隊、橄欖球隊等高中受歡迎的對象組成的少數權力團體,為了維護自己受歡迎的權益,通過排斥和控製弱勢群體,利用高中生的不成熟製造‘女巫’形象,最終完成女巫審判。

    目前美國高中校園暴力屢禁不止,就是女巫審判最為真實的寫照。

    而女巫審判在現代社會表現最為明顯的,其實就是新聞媒體與藝人之間的關係,邁克爾-傑克遜事件就是典型的女巫審判案例,撇開邁克爾-傑克遜是否有罪的結果交給司法機構調查不說,單說新聞媒體在整個事件發展過程之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將傑克遜製造成為‘女巫’的幕後推手。這可以理解為,新聞媒體為了追求利益,而以更具商業價值的角度對於新聞進行報道,甚至是解讀和虛構,從而將公眾人物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塑造,謀求更大的商業利益。

    為什麽女巫審判會在新聞媒體與藝人之間更為明顯更為頻繁呢?這就必須討論到供求關係。

    娛樂媒體與其他媒體有所不同,他們之中具備更多的娛樂屬性,比起單純追求真相來說,娛樂性的缺失是絕不容許的,這也是新聞媒體不斷發展之後,整個社會不斷進步的必然趨勢。見到那來說就是,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之後,精神方麵的需求就會不斷上漲,而娛樂產業就是精神需求最直接的來源。

    普通民眾對於公眾人物的娛樂性追求,不僅僅是精神需求的消遣,同時也是求知欲、好奇心和偷窺欲等想法結合在一起之後所產生的需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