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519 獨立唱片(1/3)

    明媚的陽光灑落在舊金山灣那碧藍的海麵上,注視著那波光粼粼的海麵總是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也許下一秒那平靜的海麵就會出現海市蜃樓、或者海豚跳躍、或者鯨魚噴水的美妙景象。

    坐落在碧海藍天之下的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總是洋溢著一股平和的雀躍,就好像是風吹麥浪那美不勝收的景象一般,恬靜、美妙卻又生機勃勃。

    伯克利這座人口不到十萬的城市卻因為這一所大學而為世人所熟知,也因為這一所大學而繁榮,整座城市最有名的電報街(Telegraph。Avenue)就是以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園南門作為起點的,往南延伸數英裏。

    幾乎每個曆史悠久的城市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化地標街區,紐約有格林威治村,倫敦有蘇荷區(Soho),舊金山有嬉皮區(Haight-Ashbury),對於伯克利來說,那就是電報街。

    電報街以大學南邊那個青銅色的薩瑟門為起點,所以關於這條街的文化幾乎都是與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這所傳奇大學聯係在一起的,從六十年代初著名的學生要求校園言論自由的運動到後來的反越戰運動都是在此得到了發揚光大的,就和舊金山的嬉皮區醞釀了嬉皮士運動一般,電報街也見證了美國文化、曆史、政治變遷的曆史。

    伯克利的校園比起它的名聲來說,顯得十分狹小而擁擠,高低錯落的建築遺留著建築年代所鑲嵌的曆史特點,圖書館是仿造歐洲文藝複興式的古典建築,薩瑟塔則是仿造聖馬可廣場(Plazza。San。Marco)的塔樓建造的,還有一些建築是現代風格的,注重實用功能,牆麵除了長方形的窗戶沒有任何多餘裝飾,猶如火柴盒。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築卻在這個狹小的校園裏顯得十分和諧。

    其實大學就像是一個人一樣,伴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成長起來,校園裏那些建造於不同年代的建築,就好像是沉積岩的不同顏色的岩層或者樹木粗細不一的年輪一般,標記著那一段段不同的曆史,直到幾個世紀之後,依舊可以讓人們記起那段曆史長河的鮮明歲月。

    離開薩瑟門一路往南走,看到眼前這貌不驚人的簡陋街道,很難相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電報街,就算說是自己家裏門口那條小巷子也不會有人反對,這種巨大的反差讓人吃驚不已。

    狹窄的街道中間,一輛輛小汽車正突突突地沐浴著晨曦前行;人行道上是一群又一群的學生,他們一邊互相打著招呼一邊朝著校園前進,準備開始一天的課程;路邊小店裏飄散出來的音樂聲時不時乘著輕風飄散在街道的各個角落,在陽光之中折射出不同的色彩;路邊乞討的流浪漢、一把吉他就可以進行表演的街頭演出者、窄小的門麵、低矮的房屋,讓人宛若回到國內某個小縣城七十年代的街頭。

    街頭上行色匆匆的人們穿著印有伯克利字樣或者伯克利的象征白熊圖案的圓領衫和套頭衫,咖啡店飄揚著濃鬱的咖啡香氣開始又一個早晨,偶爾還可以看到騎著摩托車笑容滿麵經過的年輕人,還有一邊穿著外套、嘴裏叼著吐司、滿手都是書籍一路狂奔的學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