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511 引火自焚(1/3)

    特蕾西最近的日子不好過,十分不好過!她甚至沒有時間去考慮“辛德勒的名單”的強勢了,因為自己身邊的麻煩就已經自顧不暇了。

    “告別有情天”劇組內部出現了巨大的矛盾,邁克-尼科爾斯為首的團隊對特蕾西十分不滿,即使用天怒人怨來形容也不為過。邁克等人認為,特蕾西因為私人恩怨先是觸怒了“辛德勒的名單”團隊,而後居然又被爆出刷票房的醜事,這簡直就是把“告別有情天”往坑裏推!

    “告別有情天”雖然在票房方麵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但沒有人會忽略這部電影在影評人之中的優越口碑,導演詹姆斯-伊沃裏累積下來的好人品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內部是十分有信譽的,作為奧斯卡的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是一群老學究把持著權力,他們對於電影藝術的追求甚至可以說是刻板的。所以,即使“告別有情天”票房無法取得突破,隻要保持這個勢頭,電影在金球獎、奧斯卡等頒獎典禮上取得提名、以至於拿獎,其實都還是有希望的。

    許多人一直好奇,奧斯卡的小金人到底有多麽大的魅力,讓如此多人趨之若鶩。眾所周知,奧斯卡的權威性冠居全球,獲得一座小金人被譽為是電影業界的最高榮譽,這是事實,也是奧斯卡多年累積下來的底蘊。

    但事實上,奧斯卡小金人的權威性更多是一種綜合性的聲望,比如說對於導演來說,美國導演工會的獎項才是最具權威的,因為奧斯卡的評委成員——也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包括了電影製作工序的各個環節,從導演到化妝;但是美國導演工會就全部都是專業導演。換而言之,奧斯卡評選最佳導演就是一群專業和非專業的人圍著看熱鬧,但工會獎項卻是專業的苛刻眼光。

    所以,許多導演更加看重的是美國導演工會獎,因為這才是專業性最高認可。同樣,其他各個工種也都是如此。

    不過這不是說奧斯卡不權威,奧斯卡的權威是一種綜合性的,更代表每一個工種的綜合實力以及最重要的——綜合影響力。這也是馬丁-斯科西斯苦苦追尋奧斯卡最佳導演小金人長達近四十年的重要原因。

    除了權威之外,其實奧斯卡最重要的還是其影響力。這也是各大電影公司不惜重金打造出文藝電影的原因,未來甚至出現了專門為衝擊奧斯卡而籌備的電影,除了讓電影公司榮譽殿堂更加豐富之餘,奧斯卡影響力所帶來的背後連鎖經濟效益才是最重要的。

    簡單舉一個例子,在租賃錄影帶時,有多部電影可以挑選,但如果有人說“這部是獲得奧斯卡的作品”,很自然就引起人們的注意,即使你不在乎奧斯卡,也會好奇到底是什麽電影能夠獲得奧斯卡,又或者是到底是多麽刻板不討喜的電影拿到了奧斯卡……

    這就是所謂的奧斯卡經濟。

    在十年之後的2004年,美國放映協會有一項十分有趣的統計,那就是獲得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居然有一半以上的票房都是奧斯卡提名公布之後獲得的,類似於2002年的“不。倫之戀(In。The。Bedroom)”、2003年的“時時刻刻(The。Hours)”這樣的文藝電影,因奧斯卡提名所獲得的所謂“剩餘”票房為北美一億美元、海外一億美元、錄像帶或者DVD和電視版權一億美元,總共三億美元。更重要的是,有些高雅作品完全是為了獲獎而拍攝的,沒有奧斯卡,整部電影引起的經濟效應就無法發揮作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