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441 錄音磨合(1/3)

    媒體的關注算是一個意外,對於樂隊來說並不算什麽,橫跨美國的公路巡演一路走來,樂隊成員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場麵都見過許多了,而且雨果那一首“好萊塢不是美國(Hollywood’s。Not。America)”更是將樂隊成員心理變化細膩地表現了出來,報刊雜誌的熱鬧對於樂隊成員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威力。

    相對而言,與希蘭-萊庫寧在錄音室的合作才是對樂隊成員們的最大挑戰。由於錄音室的特性,每一個音符的演奏都會被無止境放大,就好像用顯微鏡在檢驗表演的每一毫秒般,這與現場表演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呈現形式,對於樂隊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世界,而且困難重重。

    對於雨果來說也不例外。

    在音樂的整個創作過程中,可以大方向地劃分為作曲、作詞和編曲三個環節。大部分沒有接受過音樂教育與作曲訓練的普通人,隻是對於曲調有感覺,他們可以哼唱出一些簡單的曲調,卻沒有辦法將這些曲調完成製作,簡單來說,就是普通人可以作詞,甚至天賦出色的人還能夠完成作曲,但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卻很難完成編曲這個部分的工作。

    編曲這個環節其實就是將一首曲調演變成為完整的音樂形態,簡單舉例說明,可能一首曲子在創作過程中可以劃分為多個環節,一個人負責創作曲調與和聲,一個人負責創作弦樂隊聲部,一個人創作電聲樂隊聲部,一個人負責創作打擊樂聲部等等,那麽作曲就是第一個環節,而編曲就是把這四個環節整合在一起的人。所以,經常可以看到作詞人、作曲人之外,還有一個編曲人。

    編曲人的重要性絲毫不遜色於作詞人、作曲人,甚至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編曲環節還占據了更為重要的位置。因為編曲是將一首普通的曲調給予正確的引導,賦予音樂靈魂,這就是所謂的音樂製作過程。

    很多時候,編曲和作曲會是同一個人,因為作曲人對自己的音樂有最直接的了解,也往往能夠賦予編曲最準確的理解。但是在音樂領域裏,也有專門的編曲人,可能他們作曲能力不是那麽強,可敏銳的樂感、精準的流行嗅覺和準確的判斷,最重要的還有對樂器、對節奏、對旋律的出色辨識能力,卻可以賦予他們傑出的編曲能力,甚至具備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雨果之前改編了“下次你看到我(Next。Time。You。See。Me)”其實完成的就是一個編曲的動作,這是對原曲的樂譜、節奏、風格進行修改的一個過程。披頭士的經典歌曲“昨天(Yesterday)”根據吉尼斯紀錄被一千多名歌手演唱或者翻唱過,表演次數達到了七百萬次,可謂曆史之最,而同一首歌在不同歌手的演繹之中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采,其實就是編曲的功勞。真正優秀的編曲,就是有能力將旋律用最出色最舒適最精彩的方式呈現出來。

    雨果是一名作詞人、一名作曲人,但他對於編曲環節的了解就有很大程度的缺失,雖然他在十年搖滾生涯之中自學了許多專業編曲知識,也和許多專業人士有過交流,可是因為一直沒有係統學習過,所以在這方麵雨果的知識就顯得很零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