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243 眾說紛紜(1/3)

    雨果和安東尼的正麵對決,直接就引爆了所有媒體的熱情,讓整個娛樂圈都熱鬧了起來。

    這一次“美國周刊”的記者詹姆斯-拉特搶走了所有人的風頭,詹姆斯也沒有想到,當初在“最後的分析”首映式上對雨果的一次友好舉動居然在一年之後發揮了威力,為他贏得了自己職業生涯最大的突破口。

    安東尼新聞發布會結束之後,當天下去,詹姆斯對雨果進行了長達一個小時的專訪,隨後他用“誠摯歉意,不卑不亢”作為標題,對這次吸引無數目光的毆打事件進行了第一時間的報道。在整篇文章之中,詹姆斯用平實的語氣將整個事件進行了闡述,不偏不倚,盡可能真實地還原了現場的情況,隨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雨果深刻意識到了自己行為的錯誤,他對於出手毆打安東尼的行為再三表示了誠摯的歉意,並且主動提出了對安東尼的補償行為。作為一名公眾人物,雨果知道自己行為的不正確性,他也在竭力彌補這件事造成的惡劣影響。我們應該譴責雨果,卻不應該苛責他,至少應該看到他的誠意,認可他改過自新的態度。

    但是另外一方麵,雨果行為錯誤的背後,又是否還有更多的內幕值得挖掘呢?這是顯然的。安東尼一而再再而三地用惡劣語言對雨果進行了毀謗,其中不僅汙蔑了雨果的創作才華,惡意指控雨果的創作都是剽竊而來,這是沒有任何根據也沒有任何意義的指控;而且還對雨果進行了人身攻擊,惡意扭曲雨果對金球獎的回應、刻意製造雨果所謂的大牌傳言、還處心積慮地對雨果私生活進行不正當地解讀,這絕對是應該受譴責的行為。

    當記者們打著‘知情權’、‘新聞自由’的大旗,對公眾人物進行惡意解讀時,這是在法律許可範圍的,但這是為了保障媒體的超然地位,而不是成為媒體製造新聞的工具。

    顯然,安東尼利用了‘媒體指責公眾人物’不受新聞事實約束的原則,對雨果進行了不合常理的攻擊,其目的不是為了求證事實,而是為了激怒雨果,最終達到製造新聞爆點的目的。安東尼成功了,他的遍體鱗傷就是最好的證據,他贏得了關注,贏得了同情,也贏得了新聞。

    我們在譴責雨果被怒火衝昏頭腦對安東尼拳腳相向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安東尼在這個事件中的主導作用,這完全就是一出安東尼導演的惡作劇。

    在事件結束之後,雨果遭受了譴責、承擔了責罰、承認了錯誤、接受了事實,那麽,安東尼是否也應該承擔起相對應的責任呢?當安東尼使用新聞自由作為武器去攻擊公眾人物,從而謀求新聞暴利時,這件事本身就是暴力行為,同時也是應該絕對禁止的!”

    詹姆斯整篇文章看起來不偏不倚、大義凜然,以事實為依據對整個事件進行了分析,但其實通篇閱讀完畢之後,不難看出他就是站在雨果的角度,為雨果喊冤叫屈。不過詹姆斯聰明的是,他沒有一味為雨果說好話,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之後,再強調雨果態度的端正,譴責安東尼的居心不良。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的心理天平也就悄然發生了變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