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貓鼠遊戲開始

1110 主動挑起話題(2/2)

    李長亨不在乎是不是被安妮搶走風頭,反而笑嗬嗬的看著票房極速提升,所以他半點阻止的意思都沒有,

    ------

    票房爆了,當然會吸引更多電影院和那些還沒上映的國家的院線,為了賺錢自發想得到電影的播放權。

    但這次就不是李長亨為了創造票房記錄,而不得不像院線妥協的時候。

    電影大受歡迎,那就是賺錢機器,所以李長亨直接賣拷貝給那些院線。

    原因很現實,既然沒被聯美影業納入第一批首映的名單中,那麽這些電影院,要不地處米國中部人口並不密集的地方。

    要不就是連好萊塢,都沒真正開發出發行渠道,或者市場的國家和地區。

    以往這些地方,不僅極難統計票房數據,偷票房更是隨處可見。

    而且不少當地的電影院基本上都是在電影下映之後,半價或者更低價購買拷貝。

    甚至直接自己拷貝。

    但這次因為電影實在太出名,即便南美一些敵視米國的國家,都有很多媒體隻報道李長亨和安妮,而讓當地觀眾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

    這才讓不少電影院,為了盡快拿到拷貝,奪走當地競爭對手的市場,主動找上聯美影業。

    而李長亨的回複也很簡單,3萬美金一個拷貝,並且還得用2、3千美金的正常價格,買走至少3個聯美影業片庫裏,積壓著的其他電影的拷貝。

    前者3萬美金一個拷貝,對於南美等偏遠地區,絕對算高價了。

    而後者3份已經上映過的電影拷貝,則完全是為了培養市場,擴大聯美在全世界的知名度。

    知名度越高,對聯美的估值就越有利。

    對李長亨用聯美當誘餌,獲得傳媒集團更多股份的計劃也越有利。

    以後世人的眼觀來看,拍電影其實並不是個好生意。

    看似一千萬的成本,時不時就爆出幾千萬,甚至上億美金的票房,確實賺大發了。

    但錢沒那麽容易賺,更沒人能保證自己的電影一直受觀眾喜歡。

    而且拍攝到上映的周期不僅以年來計算,資金回收得等到電影下映,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拿到。

    稍不注意就得虧本不說,還得和好萊塢同行和歐洲同樣競爭。

    最關鍵的是,單純的電影公司,市值的天花板就在那。

    即便和傳媒集團合並,電影製作部門的地位,始終低於紙媒和電視部門。

    還不如趁著市值大爆,趁機高價和傳媒集團合並,獲得更多的傳媒集團股份。

    至於傳媒集團會不會答應,這裏麵又涉及到一家做大做強的企業,在核心領域找不到短時間內再次爆發的項目時,不得不全麵發展的公司戰略。

    如同未來的維亞康姆收購派拉蒙一樣,占據上遊產業的媒體集團,其實是非常願意和好萊塢八大合體的。

    而且幾年前,倫道爾-赫斯特就願意用傳媒集團股份,換聯美影業20%的股份,就已經說明倫道爾等人,早已經想進入好萊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