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路救贖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德會談一(1/3)

    “你分析得很對。”陳文強說道:“但當德國咄咄逼人地與俄國競逐巴爾幹的時候,當德國在巴格達逼退了英國的勢力的時候,當德國在北非摩洛哥威脅法國的時候,驕傲自大以及迷信武力和暴力的思維已經慢慢占據主導地位,難以聽進任何逆耳忠言。而且,我們也不打算這麽做。”

    “的確如此。”蔣作賓說道:“威廉二世具有野心,而且性格衝動魯莽,在對待問題或別人時常顯出傲慢的態度。他想出於好意為自己的外交政策辯護,但屢次犯上嚴重的錯誤,令對外關係更加惡劣。”

    威廉二世生性衝動魯莽,故此未能在德國的對外政策上采取理性的方案。其中一個好例子,是他對統治英國的表弟及英國一種愛恨交纏的關係。對他而言,與英國發生武裝衝突是“最難以想象的事”;然而,隨著他大量擴建海軍的計劃開始後,德國的崛起令英國感到了憂心。

    威廉未曾領悟到,自己的魯莽行為已令自己帝王的形象受損。1896年,德蘭士瓦的總統克魯格成功鎮壓詹森遠征,德皇竟然用電報向他祝賀。當時布爾人與英國關係緊張,所以英國對這克魯格電報感到憤怒。

    他在1908年接受英國報章的訪問時,想借此宣揚德英的友好關係。可是,他一時意氣用事,竟然冒犯英國、法國、俄國和日本。他指出,德國人不喜歡英國人(而他不是)、法俄兩國曾煽動德國幹預第二次布爾戰爭,以及德國的海軍擴張是針對日本,而非英國。他其中一句著名的話是:“你們這些英國人都是瘋的,瘋的。”

    威廉還嚐試緩和法國的複仇情緒,但與對英政策雷同。他還是不光彩地失敗了,因為他不懂隨機應變。一方麵是基於法國堅定不移的複仇主義(普法戰爭之失敗)和對德國的憤恨;另一方麵,第一次摩洛哥危機發生後,他訪問丹吉爾時,不經意地提出支持摩洛哥獨立的言論,又觸怒了想在該地擴展勢力範圍的法國。

    “無論如何。威廉大力鼓吹軍國主義,支持德國軍擴,又支持軍事工業的發展,已經令德國陷入軍事競賽。當這競賽變得難以駕馭的時候,戰爭就在所難免。”陳文強淡淡地說道:“而且,對英國的政治家和軍人來說,這種模式的戰爭,在傳統上是非常熟悉的。為了國家利益,英國每個世紀都卷入了歐洲大陸的戰爭。英國每次卷入戰爭的目的。或是為了消滅海上的競爭者,或是阻止某一大國控製整個或大部分的大陸資源。”

    “戰爭看來是不可避免的。”蔣作賓說道:“隻是時間上難以把握,要想發動戰爭,借口是不難找的。”

    陳文強對此表示讚同,巴爾幹問題錯綜複雜,任何時候都不難找到適合的宣戰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缺乏控製,一部分也是因為缺乏籌劃的結果。

    當政府策劃戰爭時,總認為戰爭能夠在接受的範圍和容易控製;但戰爭的來臨若出乎預料。則戰爭也就很可能自己決定其路線。當1914年各國政府投入戰爭時,都沒有明確而肯定的戰爭目標。假使在開戰之前。各交戰國有確定的目標,則戰爭也就易於適可而止,不至於作無限化的發展。

    “在戰爭的時間上,我們可以做下推斷,那就是在德國的經濟和工業實力超過英國的時候。”陳文強沉思著說道:“按照現在德國的發展速度,恐怕戰爭並不是很遙遠的事情。所以。我們必須做好切實的準備。海軍,不是一朝一夕能發展起來的;而陸軍,必須在戰爭爆發前具有一定的規模,起碼要超過日本。對於可能的海上封鎖,我國卻是不怕的。”

    “我國的資源豐富。又不是依賴於海外貿易,在這點上確實具有優勢。”蔣作賓說道:“而且一個封閉和平的發展環境,對我國來說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日本,終歸是個島國,如與我國再次發生戰爭,隻要政府的決心不可動搖,陸軍的戰鬥卓有成效,使戰爭回到傳統的消耗戰模式之後,日本的失敗就隻是時間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