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路救贖

第二百七十一章 自強,抵英(1/3)

    “政府宣布承認雙重國籍,是對海外華人負責任的表現。”僑領李忠清感慨地說道:“以前一直有海外華人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說法,現在這嫁出去的女兒也算是有了娘家了。”

    “嫁出去的女兒也沒有置之不理的道理,國家越強盛,也代表娘家越厲害,在外受了欺負,娘家人總要出頭給撐腰不是。”陳文強笑著說道:“不過,這嫁出去的女兒也要自強自立,為娘家爭口氣呀!”

    “女生外相,海外華人對建設祖國可是盡心盡力,這是不是胳膊肘向外拐呀?”陳華慶說道:“說起來,我們的先輩闖南洋真是說不盡的苦,受不完的罪,熬到現在真是不容易。眼看著祖國越來越有希望,我們這些遊子也算是有了落葉歸根的地方。”

    翻開史籍,曆史記錄了中國曆代封建統治者的顢頇愚鈍,對自己海外子民的冷漠無情。這是造成南洋華人苦境無限的主要原因。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人民向南洋群島的移植早在公元七、八世紀就開始了。至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後進入**。那時南洋群島(包括馬來半島)上的許多地方都並不在某個國家的明確疆域之內。

    十世紀以後,在菲律賓群島上陸續出現的蘇祿、呂宋等王國勢力隻及呂宋島部份地區。十三世紀印尼群島上的麻諾巴歇王朝的勢力範圍主要在爪哇島,和占據加裏曼丹、馬來半島上少數地方。

    十四至十八世紀馬來半島上曾出現幾個獨立的蘇丹國,但其勢力並未涵蓋馬來半島全境。在中世紀行將結束之前,加裏曼丹、蘇門答拿、馬來半島等許多地方及其更多的島嶼都是無主的蠻荒之地。隻有為數不多文明水平極為低下,處於氏族時期的原始部落在過著刀耕火種或遷徙不定的生活。

    炎黃子孫冒著千難萬險,飄樣過海來到這瘴氣彌漫蛇蠍橫行的陌生土地上。用自己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辛勞的汗水乃至生命給南洋荒原帶來了文明和生機。並且沿習著漢民族善良的天性友善地對待那明顯處於劣勢的土著居民。截然區別於那些比他們後到的以征服者、占領者、奴役者麵目出現的歐洲白種人。

    “翻開曆史,針對南洋華人的屠殺和壓迫是血淚滿篇。除了這些屢屢發生的大屠殺外,日常的歧視欺壓、綁架勒索、辱罵毆打更是無時不遍及南洋諸國各地。”陳文強話鋒一轉,低沉地說道:“對此,我常常在想,南洋華人茫茫無盡的苦海成因究竟何在?”

    眾人都沉默下來。麵對著陳文強的沉痛發問,他們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回想曆史,誰又能漠視這血淋淋的事實呢?

    陳文強停頓了一會兒,繼續說道:“我們可以分析這其中有歐洲殖民者的貪婪殘暴;有土著居民的妒忌橫蠻;有政治人物的陰謀詭計;也有中國曆代當權者的漠視;可難道南洋華人就沒有責任嗎?是的,南洋華人勤勞、節儉、善於理財、長於個人奮鬥。但反過來看,卻也能發現海外華人也有著自身的缺陷:勤勞而欠缺剛強;節儉而不夠慷慨;善於理財而拙於參政;長於個人奮鬥而短於團體進取;勇於內鬥而怯於外爭;熱衷於私人經營而淡漠於公眾事務;聰明時流入取巧;忍讓常淪為懦弱。”

    陳華慶先是皺眉,沉默半晌又歎了口氣說道:“國務卿先生所說確實有道理,南洋華人最大的問題便是不團結,國人根深蒂固的地域觀念很難消除。粵人閩人浙人分得那麽清楚。實在讓人不理解,不都是中國人嗎?”

    “這些問題早已存在,想改變很是困難。”李忠清點頭讚同道:“對此,國務卿先生可有什麽好的辦法?”

    “事在人為,在這個問題上,南洋華僑總會要負起責任,將工作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陳文強說道:“中國革命成功了,國民享受著平等的政治權利。南洋華人呢。在殖民者的統治下,依舊象奴隸一樣。大家也該想想這個問題。直白點說,有了公民資格而沒有公民權利,就是沒有奴隸名頭的奴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