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山迷情

第十九章、公仆和人心(2/4)

    有人認為,人們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麽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儒家認為,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治者內部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民眾也會絕對服從,而不會起來造反,這樣就可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

    這裏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對於讀者理解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哲學、倫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時代,周天子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其餘庶子則分封為諸侯,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個社會從天子、諸侯到大夫這樣一種政治結構,其基礎是封建的宗法血緣關係,而孝、悌說正反映了當時宗法製社會的道德要求。

    孝悌與社會的安定有直接關係。對父母不孝、經常和兄長鬧別扭的人,肯定不會尊重他人,不會對群眾有愛心,也就當不了仁者,當不了人民的公仆。孔子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張都是由此出發的,他從為人孝悌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之事這點上,說明孝悌即為仁的根本這個道理。自春秋戰國以後的曆代封建統治者和文人,都繼承了孔子的孝悌說,主張“以孝治天下”,漢代即是一個顯例。他們把道德教化作為實行封建統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錮在綱常名教、倫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對民眾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產生了極大影響,也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刻影響。孝悌說是為封建統治和宗法家族製度服務的,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和分析判別,拋棄封建毒素,繼承其合理的內容,充分發揮道德在社會安定方麵所應有的作用。

    “所以,”羅子貴說:“我們領導幹部就是要做一個仁者,人民公仆是人民群眾心目中的仁者。”

    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中,羅子貴負責宣傳輿論工作,可是他並沒有成天泡在開會或電視裏麵,而是一猛子紮到底,直接到邊遠鄉村調查研究,與最窮困最需要幫助的村民們打成一片,和他們一起研究脫貧致富、解決問題的辦法。憑著他那過硬的文字功夫,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把底層的真實情況、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寫成有血有肉的文章,通過“情況反映”或“工作簡報”反映到各級各部門的領導麵前。和村民們打交道的時間長了,幫助困難群眾解決了不少的實際問題,久而久之,就和這些純樸的老百姓們建立起了純潔而深厚的感情。特別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大爺老大娘,覺得這個後生很實在,說話做事很踏實,都把他當成自己家裏人一樣,格外喜歡和他一起聊天、衝殼子、吹龍門陣,他們和他在一起一點不感到拘束,就好像返家的兒子和老爸老媽嘮家常一樣隨便,非常親切,不知不覺中把心窩兒的話全掏出來了。

    高峰鄉扁桶峽村的尤友貴老漢是上過電視的特困戶之一,如今他逢人就說,我活了這麽大歲數,見過不少大大小小的幹部,沒有一個是象羅部長那樣沒得架子的。上次到我家裏來,本來他自己帶了方便麵的,可他硬要把方便麵讓我老伴吃,自己卻要和我一起吃蒸紅苕,吃完以後還去給我們背了一桶水回來,晚上睡覺,我們把鋪讓給他睡,他堅決不肯,一定要睡在豬圈樓上,豬圈樓上那蚊子咬啊,臭氣熏啦,好難受哦,他偏說你們能睡我就能睡,還說什麽要體驗生活。那次回去以後他就在領導那裏為我們爭取了一萬元補助,我們這才從山上搬到公路邊上來住,你看,我這房子是新修的,除了砂子是親戚朋友給我弄回來的以外,水泥、空心磚、預製板、門窗、鋼條都是羅部長帶領扶貧辦肖主任、交通局萬局長他們給拉來的。供電局王局長帶了四五個人來給我安電燈,裝粉粹機,我留他們吃飯,他說這是羅部長叫他們來幫忙做好事,不在你這裏吃飯麻煩你老人家了,提著工具箱,連水都沒喝一口就走了。這啥子都給你搞得好好的,桌椅板凳、箱箱櫃櫃、電視機、洗衣機、洗澡桶,都是人家羅部長找人捐助給我的。現在而今眼目下,我家裏哪樣都不缺,我還有啥子說的喲?現在這小日子多好過嘛!啥子都有,啥子都不愁。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不是羅部長,我們現在肯定還是住在扁桶峽那破土牆房子裏的,沒想到我老兩口子七十多歲了還有後福,撈了個老來富,這福全托羅部長啊!全托黨和政府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