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妝

第十四章 關家(1/2)

    上喬鎮和下喬鎮相隔僅有五十餘裏,兩個鎮子的人一衣帶水,互為親戚的比比皆是。

    上喬鎮的大姓是關家和曲家,而下喬鎮的大姓則是王家和韓家。這四大姓占據著兩個鎮子七成的人家,而且這四家互為姻親,還一起做著生意。

    關家嫡房的三老太爺關良弼,當時年僅二十八歲,鄉試高中第五名,成了上喬鎮有史以來第一位舉人。

    消息傳來,關姓子弟無不雀躍,關家也由尋常富戶搖身一變,成為耕讀之家。兩個鎮子的讀書人從此以關良弼為榜樣,努力讀書。

    關家有錢,關良弼更是心懷日月,中了舉人之後,他便告別了家鄉父老,出外遊曆,據這也是世家子弟們常用的路子,不僅是了解民情增長閱曆,更是為將來的殿試策論做準備。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之後戰亂頻起,群雄逐鹿,而關良弼這一去便音訊全無。

    有人他早已死於戰亂,也有人他在那年的黃河泛濫中離世。

    世事匪夷,十年之後,大齊太祖皇帝榮登大寶,建霄雲功臣樓,內置二十四幅功臣畫像,史稱霄雲二十四將。

    二十四將居首的便是定國公蕭淵,彼時定國公大名早已傳遍下,可是上喬鎮的人沒有想到,那位已經消聲匿跡十年之久的關良弼,便是定國公麾下第一謀士青雲先生。

    之後關良弼官至吏部侍郎,後又調入詹士府任詹士,輔佐太子。三十年間,關家子弟為官者眾多,關家一躍成為仕林大族,直到八年前,太子薨逝,十後太祖皇帝駕崩,關良弼連失二主,心力交瘁,風疾暴斃於府中。

    關良弼死後,年幼的皇太孫登基,感念關良弼輔佐兩代君主,對關家禮遇有加,追封關良弼為文順公,蔭封關良弼的兩個孫兒,然而關良弼直係子孫在丁憂期滿後均無實缺,遠離朝堂,關家其他房頭的子弟雖然也有在朝為官的,但是要麽官職微,要麽外放荒遠之地,關家從此在朝堂之上無聲無息。

    然而在上喬鎮,關家依然是聲名赫赫。早在關家鼎盛時期,關良弼那一支和另外兩個房頭都已北遷,如今留在上喬鎮關家老宅裏的,是關良弼長兄關良輔那一支。

    關良輔年過八旬,垂垂老矣,早已不管族中之事,一央關家的當家人是關良輔的長子關明覺。

    而勢單力孤的陶家之所以能在上喬鎮站穩腳跟,卻是全靠了關老太爺關良輔。

    陶家世居北方,陶世遺的父親是個屢試不第的秀才,在族中頗受排擠,索性以遊學為名南下,因慕青雲先生關良弼之名,來到了上喬鎮。

    陶父的本意,隻是想要一覽賢德舊府,卻不成想他到了上喬鎮就病倒了。

    這一病就是三個月,身上的盤纏用盡,隻好擺攤靠賣字畫為生,也是他的運氣,被閑逛的關老太爺關良輔遇到,關明覺對他的字畫很是讚賞,得知他不想返鄉,便讓他在關家族學讀書。

    關家族學包吃包住,也不收束脩,陶父閑來到關家鋪子裏做些抄抄寫寫的工作,還能賺些零用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