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泡沫時代

164. 個人風格(2/4)

    在籌劃這檔節目之前和之後,岩橋慎一常跟渡邊萬由美周末的時候在這一帶閑逛,他的錄音室就在代代木,走不上多遠就能到,兩人幾乎每個周末都過去考察,商量過後,連節目的名字也決定取為“樂隊天國”。

    對東京的業餘樂隊和樂隊愛好者來說,恐怕不知道“樂隊天國”的人是極少數。

    說是蹭熱度,也姑且如此。

    AMUSE送來的新人各個都是十幾歲的花季,最小的竟然才十四歲,往岩橋慎一麵前一站,脆生生打招呼的時候,兩世為人的岩橋慎一,深深感到自己已然是棵老幫菜。

    雖說是過來製作試唱帶,但這些人都不是作為歌手被選拔進事務所來的。

    大裏洋吉的行事風格,在這個時代看來,跟傳統的曰本藝能事務所行事不大一樣。他將旗下的藝人統稱為阿提斯特,而不像其他事務所那樣,用歌手、演員之類的標簽來細分。因此,才會對即使不以唱歌為誌向的新人,也要對他們的歌唱力進行確認。

    但是,既然並非專業歌手,又除了學校音樂課外幾乎沒有相關的學習經驗,這些新人大多是些卡拉OK水準,偶爾還有一個兩個的,是《愛的供養》水準。

    擁有絕對音感的岩橋慎一,在錄音室裏進步神速,但是,對於擁有絕對音感的他來說,聽一份不在調上的試唱帶,實在是件非常痛苦的事。

    那個聽感啊,不亞於指甲刮黑板,牙酸到令人靈魂都在打顫。

    中村正人老大哥幸災樂禍,岩橋慎一在這強忍牙酸,他在那強忍憋笑,本來就帶有搶食意味的薄弱友情,伴隨著這批花季少男少女的到來更是岌岌可危。

    唯獨被他們倆一塊兒捧在手裏的美和醬,還是一副無憂無慮的樣子,高興了就開始哼歌,然後把想到的旋律給錄到磁帶裏。

    岩橋慎一和中村正人則負責審查她的錄音,一方麵是審查是否這些旋律是否已經誕生,萬一是某年某月某日偶然聽了一耳朵的旋律現在又被想起來那就糟糕了。

    另一方麵,是審查這些旋律有沒有進行再加工的必要,如果是認為沒什麽價值,那麽就作為廢曲直接PASS掉。

    三個人紮根錄音室,即為別人製作音樂,也為自己製作音樂。

    不過,雖然大部分水準不佳,但也有幾個聲音辨識度不錯的。比如說那個脆生生打招呼的十四歲少女。

    “聲音意外的挺有質感的,繪裏醬。”岩橋慎一對她說。

    十四歲的少女名叫深津繪裏,短發濃眉,有那麽點少年似的英氣勃勃,素顏的狀態下,臉上有幾粒無傷大雅、反而增添了幾分俏皮的雀斑,大大的眼睛,眼神沉穩卻不失靈動,剛剛十四歲,就已經出落的有一點大人味道了。

    剛到錄音室來的時候,美和醬見了她,還偷偷跟岩橋慎一說,“那孩子雖然年紀小,不過挺有大人的味道的。”

    “反倒是你,雖然已經是真格的大人,但有時還像個小孩兒。”岩橋慎一逗了她一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