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二百五十二節 京師(九)(2/3)

    “……錢莊的生意,這幾年大不如前,可還有許多存款和匯兌,”烏開地斟酌著字句說道,“這些生意若是出了問題,不但錢莊岌岌可危,京師站也就失去了立足的本錢。所以咱們的第一樁事就是把錢莊的生意維持住了。”

    烏開地並不是錢莊生意出身,但是他長期跟隨在冷凝雲身邊辦事,對錢莊的情況可謂了如指掌。

    “……錢莊的生意雖然是老爺親自掌管的,我也沒見過賬本,但是大概我還是知道的,收付匯兌都沒什麽問題。隻要沒人趁火打劫,就算老爺不在,這一塊也能維持得住現在的局麵。我們暫時就不做什麽動作,照舊營業。”

    剛才的蕭襄理卻道:“烏先生!你說得是,可是有一件:咱們錢莊做得是信用生意。冷老爺如今沒了音信,不用什麽人趁火打劫,市麵上立刻就會傳出德隆不穩的消息。到時候來提款的人一擠兌,立刻便會出事!若是再有人煽風點火,投井下石,三五日錢莊就得關門!”

    錢莊拉來的存款並不能“錢生錢”,全靠放貸出去賺取利差。這是銀錢業最古老也是最本質的“生意”。德隆也不例外,它在京師吸收的幾十萬兩銀子存款一樣是要靠放貸才能賺取到利息的。

    17世紀的北京和周邊的工商業其實十分落後,並沒有什麽商業活動需要海量的資金流轉。京師能積聚大量的資金純粹是是首都的關係。但是這也意味著從全國吸納來得資金在本地沒什麽投資的渠道。

    在京師,雖然有號稱一本萬利的“京貸”――貸款給到地方上上任的官員,但是數額並不大,真正的大額商業貸款,其實隻有口外的蒙古生意。不但資金需要大,利潤更是無比豐厚,

    蒙古生意照例的是山西人做得,但是資金很多都來自京師,向來是由“山西屋子”壟斷的。德隆作為後來者,冷凝雲做過多次嚐試,都擠不進去――地域集團的牢固性遠不是他這個外人能破壞的。

    所以德隆的資金去向主要是三個:一是在天津的對朝貿易,也包括和滿清之間的交易;二是上海招商局的對日貿易和浙江的絲綢生意;第三個去向就是直接匯回廣州,用在企劃院的各種投資和貿易項目上。

    這三個渠道的獲利都十分豐厚,因此德隆可以支付和山西屋子不相上下的利息――冷凝雲並沒有使用過高的利息來吸納儲蓄,一則他認為犯不著,二來也是避免刺激到原有的金融集團,豎敵過多。

    因為所有投資渠道都在外地,德隆手裏的準備金是非常少得。冷凝雲在德隆隻保留了12.5%的存款準備金,廣州開始幣製改革的時候,德隆從各地調集大量白銀,德隆的準備金一度下降到隻有7~8%。

    “……光是這個月要付出去的利息、承兌還有匯款差不多就有三萬兩庫平。”蕭襄理麵露難色,“庫裏的現銀還不到八萬兩。若是出現擠兌,我們三天都對付不過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