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一百三十二節 保甲(1/3)

    登陸之初,整個臨高縣域才幾萬人口,海南島的總人口也不過二三十萬,加上多年的經營,剿匪就簡單得多。而且島上後續增加的人口也都是元老院收容、安置的,  通過標準行政村的模式進行管理,管控力度非大陸上的這些新占區可比。

    但是這些卓有成效的辦法是特殊環境下的產物,想複刻到廣東明顯力不從心。根據社會調查與曆史數據估算,兩廣總人口大約一千三四百萬,珠三角地區就集中了數百萬人口,即使是將整個海南島的幹部全挪到珠三角地區也不夠分的。

    大陸上,  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自然村,  往往同為一姓,或至多二三姓,外姓多被排斥在村政之外。難以安插耳目。因此政府對村內的事務和消息總是無法及時掌控。

    現在,元老院在珠三角控製的最為徹底的就是疍戶村落。在廢除賤籍之後,準疍戶登陸築屋。在市政府的引導下,形成了許多全新的疍家村。這些疍家村是統一按照海南的行政村模式進行管理的,不但政令通暢,對基層的掌握也很有力。

    通過掌握這些新建村落,元老院在一部分地區的各個自然村之間安插了自己的眼線。對疍戶的編戶實際上也有效的遏製了珠江水係水匪的活動。特別是猖獗一時的四姓水匪,在疍戶上岸編戶之後,失去了生存土壤,在持續打擊下已經被徹底肅清。公然在江麵上攔截劫掠船隻的情況大幅度下降。

    毋庸諱言,疍戶是整個珠江流域水上盜匪的主要來源。橫行江麵的四姓水匪全是疍家出身。巨大的數量,漂泊不定的生活方式,  使得他們在曆朝曆代都是難以管理的“不安定因素”。

    廢除賤籍,  登岸建村,實際上是把他們納入了正常的社會秩序,  再通過對疍戶中“專業人員”的招募:招募引水員和水手又讓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進入了“體製內”。盡管數目不算太多,  卻是疍戶群體中的“穩定器”。

    劉翔能很快肅清珠江流域的大股水盜,疍戶登岸這一招堪稱是絕妙的一手。

    閩粵特有的海盜,自從元老院的海軍稱霸洋麵之後,連劉香這種巨寇都投了元老院,小股海盜幾乎沒有生存空間,基本已經絕跡。

    至於陸地盜匪,因為元老院改天換地,整治胥吏,官匪勾結的情況為之一清。治安狀況也有大幅度的好轉。

    但是張梟也知道,徹底消滅盜匪是不可能的事情,舊時空九十年代還嚴打呢。所以對於社會問題的治理,必須得從根源上進行解決。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從來都是最好管的,但凡不是活不下去了,也不會起來造反。

    一切問題,歸結到最後都是經濟問題。不過經濟上的問題,張梟其實能插手的有限,主要還得看企劃院的項目投資。他能做得,無非還是“勸課農桑”這些,努力把農業搞起來。

    這即天對縣情的熟悉,張梟還注意到南海縣另有一個常人難以注意到的問題,  那就是南海的縣治位於廣州府城內,幾乎是在整個縣域的邊境線上。這與順德情況頗為類似,  但比順德更為極端。縣治偏居縣域一隅,對於治理整個轄區非常不利,遠離南海縣治的九江以及遠離順德縣治的龍山地區甚至流傳著“九江不認南,兩龍不認順”的俗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