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二百九十節 三亞之現狀(四)(2/3)

    三亞因為被定位為“國際貿易城市”,所以當時在碼頭附近的專門劃出土地來,用來設置商站。不過因為這裏的貿易並不繁榮,所以到目前為止,隻有英國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葡萄牙人在這裏設立了商站。

    許延亮來到商站區,隻覺得這裏冷冷清清,偌大的空地上隻有幾棟不大的小樓和配套的倉庫。幾麵旗幟沒精打采的飄揚著。

    “那棟房子就是東南亞公司的商站。”袁斐一邊騎車一邊指著遠處的房屋。

    東南亞公司的商站的位置就在其專用碼頭附近。看上去同樣冷清。碼頭的露天堆貨區幹幹淨淨,連個破箱子都沒有,隻有海鷗上下翻飛的四處覓食。笨重的蒸汽吊車和配套的鍋爐都是冷冰冰的,不見半個火星。棧橋旁係留著十幾條商船。不但船帆都已收起,有的船連桅杆都拆了下來。船上不見水手,隻有兩個警衛百無聊賴的在棧橋旁站崗。一副歇冬的蕭條模樣。

    “平日這裏就這麽冷清?”許延亮越看越喪氣,問道。

    “現在是冬天,等明年春天轉了風向就熱鬧了。”袁斐說。

    許延亮停下車,在碼頭周圍看了看,問道:“這裏來得都是什麽船?”

    “主要是英國船。荷蘭船也有。葡萄牙船難得才來。”

    “難得來也搞了個商站?”

    “船來得不多。不過這商站挺忙活的,本地的商人常和這裏的葡萄牙人往來。”

    “噢,那又為什麽?”

    “不清楚。”袁斐說。

    許延亮起了疑心:葡萄牙船很少來他沒什麽奇怪的――他們可以直接去澳門做生意,沒必要到三亞來兜個圈子。但是既然來得船極少,葡萄牙人為什麽要在本地設立一個商站呢?而本地商人很多又是所謂“皮包公司”,他們又為何經常和葡萄牙商人往來呢?

    自古無利不起早,這些反常的行為背後必然有某種利益上的關聯。

    袁斐正要引他過去,許延亮說:“你先帶我在河西去轉一轉。最後再到商站。”

    既然要把這裏作為長期的根據地,初來乍到還是把情況都摸得清楚一些更好。

    車隊過了碼頭區,便沿著南北向的新天地大道一路往北。這裏的街市卻要比河東區繁榮的多,城市的煙火氣也重得多。兩側商鋪是“老廣州”“老海口”風格的兩層“騎樓”――在三亞這種炎熱多雨的地方很實用。。

    他來了興致,當即下車,道:“我們走過去看看!”

    袁斐自然不能掃他的興,當即在前麵引路,四個警衛隨身護衛,沿著大街一路逡巡。

    這裏的道路建設標準和元老院大街一般無二。人行道鋪設的是本地的石材,些大大小小,高低錯落的騎樓也是用石料和紅磚建造起來的,不但施工精良,在樓宇設計和外觀上也很考究,甚至比百仞城還要勝過一籌。許延亮甚至注意到了這裏的煤氣燈。比起臨高那些樸實無華的幾何形鐵燈座,這裏的煤氣燈都有繁複華麗的紋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