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二百四十六節 各方想法(2/3)

    “至於駱陽明全家,自然不礙事。連他在善後局的位置也未動過。至於蔣秋嬋,她不過是被你和蔡蘭利用。乃是是無心之過,公審之後少不得懲戒一番。不會受大罪。這些,我們都是言而有信的。”

    “多些趙先生操勞了。”易浩然從容的點頭致謝,“不知學生還有多少時日?”

    “三五日吧。”

    “學生的供述還未寫。”易浩然道,“可有樣稿?”

    趙豐田親自來看他就是為了這事,剛才那一番功夫也是為了這事。見他很是合作,當下從口袋裏抽出自己擬得草稿。

    “你且按稿子抄寫便是。”

    易浩然展開稿子一看,不由嗤之以鼻。他原本見趙豐田舉止談吐不俗,以為他是個讀書人,沒想到一筆歪歪扭扭的爛字不說,文字也粗鄙的很。

    “學生的供詞寫不出來這般。”易浩然略略驕傲的說,“待我重寫一遍。”

    當下他挑水磨墨,拿起筆來,按照供詞內容重新潤色,寫了一篇新得。

    “且拿去。”

    趙豐田拿過來一看,不但文字漂亮,而且文章寫得亦秒。他略略通讀,除了若幹比興典故看不明白之外,通篇的意思是明白的,和自己寫得草稿分毫不差。

    “先生果然大才。”易浩然恭維道,說著將供詞和草稿都收了起來。他告訴易浩然如果有什麽遺言不妨寫下來。若是要給家裏人寫遺書,澳洲人可以設法代為投遞。

    “學生寫什麽都無礙?”

    “當然無礙,”趙豐田說,“先生想必還有許多話語要說,不妨都留下來。將來,或許有人能明白先生的苦心。”

    趙豐田告辭走了,易浩然的心裏卻湧動起了心思。雖然不明白為什麽趙豐田要給他紙筆,但是他的確有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想法寫下來的衝動。

    易浩然在遼東多年,又跟隨過孫承宗,可謂見多識廣。然而他卻很少有把遼東之事著述的心思。反倒是在熊文燦幕中的這幾年功夫――特別是結識蔣鎖之後的日子,讓他有了許多的感想。

    澳洲人不過是一小撮不知來曆的海外蠻夷,說什麽“大宋後裔”,稍有些見識的人都會嗤之以鼻。硬要說華夏苗裔,也許還能湊得上――畢竟他們長著華夏百姓的相貌,說著發聲雖然奇怪,至少還能聽得明白的漢話,寫得也是漢字……雖說他們的漢字還比不上易浩然在京師見到的幾個朝鮮人的寫的好。

    就是這麽一小撮的人,靠著一條大鐵船,不過十年功夫攻城略地,屢敗官兵。到如今甚至能席卷兩廣,隱隱約約已經是超越了東虜和流寇,成為朝廷的頭號心腹大患了。

    自打他到了熊督幕下,此事一直讓他覺得不可思議。要說東虜,老奴曾經是大明冊封的龍虎將軍,在建州亦是一方豪強,還多年受庇於李成梁的麾下。雖然舉旗造反,自立一國,東虜如何起家的,如何成事,對易浩然這樣久居遼東的人來說並無奧妙。不論是老奴還是現在的黃台吉,製度上雖有其獨到之處,卻多是是模仿大明,依樣畫葫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