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六十五節 蝴蝶效應1(2/3)

    “這可就真有點不妙。”

    解邇仁開始心虛了,看這局勢,他實在也鼓舞不起來。

    得把城牆盡快修好!他想,不管怎麽樣,隻要有城牆在,就有很大的安全保障,畢竟以中古軍隊的水平,要攻下梧州這樣的府城還是很大難度的。

    當晚解邇仁就睡在知府衙門的後衙,想到這衙署的前任主人自盡沒多久,自己就住到了他的房子裏這點讓解邇仁多少有點不那麽舒服。不過他勞累了一天,沒容得多想就睡著了。

    一夜無夢,早晨起來,隻覺得精力充沛,渾身都是活力。很有大展手腳的意思。

    洗涮完畢,匆匆吃過早餐來到權充辦公室的府衙二堂。趙豐田已經在大堂上恭候了,他旁邊還有個半老頭子,正是本地的一位秀才公。

    這位秀才公五十多歲,在城外有些田地收租,城裏又有些產業。他對仕途一貫不太上心。進學之後便無意科舉,在家悠遊度日之餘便是出門遊曆山川,不但足跡踏遍兩廣,還去過許多當地人視為畏途的不毛之地――遠的不說,便是這兩廣境內的狼寨瑤峒,他也去過。對所經之地的地理、風土、民情、物產十分感興趣,在本地頗有些名氣。

    他姓何,本名守仁,不過因為他給自己取了個號名叫“東籬”,久而久之,城裏城外都叫他何東籬了。

    何秀才對澳洲人並不反感――他不但去廣州,甚至還到過海南,甚至一直到了臨高,親眼目睹了元老院治下的安定繁華,對澳洲人有很大的好感。因而這次大軍兵臨梧州,他對抵抗一直持消極態度:一來兩者實力懸殊,戰之必敗;二來他也看不出抵抗的必要。對大明,他倒不是沒有感情,但是這感情還沒深到願意為止毀家獻身的地步。

    解邇仁進城之後要找個合適的向導熟悉下本地的風土人情,趙豐田查了下下發的《梧州基本情況手冊》,便推薦了這位何秀才。

    何秀才倒不推脫,一請便來了。即無某些文人士子那般為了表示自己是“被迫屈身事賊”而忸怩作態,又不像某些人那麽猴急著“從龍附驥”,態度很是從容平和,幾句話說過,解邇仁對他有了很大的好感。當下請他做向導,遊覽下梧州全城。

    何東籬自然沒有拒絕的必要。解邇仁當下關照趙豐田在衙門裏留守便點了一隊護兵隨同保衛。

    街頭的秩序比之昨日又有所好轉,難民們已經組成了隊伍,正一隊一隊由民兵們帶領著清運屍體和廢墟。剛剛組建起來的民兵在伏波軍士兵的帶領下雖然軍容風紀一般,精氣神多少還有點模樣。解邇仁昨晚的擔心少了幾分。

    帶隊的幹部看到他走來,立刻就要上來報告,解邇仁擺擺手:“不著急,你們先幹活。”

    文宣隊也有了存在的蹤跡,牆壁上已經用石灰水塗上了七歪八扭的標語,什麽“軍民合作,驅逐明寇”;“偽明殺人放火、澳宋治病救人”;“熊文燦燒梧州城殺梧州人,甘當偽明土皇帝的孝子賢孫”……有些地方還張貼了宣傳畫和布告,仔細看,布告的墨汁和背後的糨糊還沒幹――大約是一早上才弄好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