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一百零二節 治安策略(2/3)

    “你這個結論是不是有些……樂觀?”朱鳴夏在許可的報告會上皺著眉頭問道。

    “我覺得,我們應該把事情一分為二的看待。”許可說,“目前西江沿岸的暴亂此起彼伏,但是就我們部隊的報告看,瑤民武裝主要的活動範圍還是在西江北岸――他們並沒有滲透入南岸地區,就過去的曆史資料分析,瑤民武裝的行動主要是‘劫掠’,也就是說,他們更在乎在財貨和人口,而不是占領地盤。”

    瑤人以耕山為主,大分散、小聚居,流動性較強,文教落後,生活困苦,常為生活出路鋌而走險,下山劫掠十分常見。雖然瑤民武裝不止一次攻陷過大明的府城、縣城,但是基本都是劫掠之後棄守,絕不會死守城市。

    “瑤諺曰:‘官有萬兵,我有萬山,兵來我去,兵去我來。’依托山地來保護自己,疲憊敵軍,最終迫使進剿的官兵撤退,這是瑤民武裝屢試不爽的作戰準則。八排瑤之亂,實際上到明亡都沒有結束,一直到順治年間才被鎮壓下去的,就是運用了這個準則。”許可侃侃而談,“所以他們的暴動,往往滿足於下山劫掠,然後便撤回山區,找機會抽冷子再下山。我調查了下明軍對付瑤民武裝的辦法,特別強調‘困’――用兵力控製住聚居山地的各個水陸出口,就可以有效的控製住瑤民武裝的活動範圍。這一點我覺得我們可以借鑒。”

    朱鳴夏聽了他的介紹,覺得有些思路了。

    “還有一點,八排瑤武裝雖然這次的活動範圍不小,起來暴動的瑤民村寨也不少,但是這些村寨基本上沒有和八排瑤武裝合流――兩廣瑤民不同於西南雲貴地區,沒有播州楊氏水西安氏之類承襲上百年上千年,形同土皇帝的大土司,瑤民內部雖有瑤目之類的首領,但是權力即有限,管轄的範圍也不大。經濟水平落後,一般難以形成大的武裝集團――你別看現在許多瑤寨都在暴動,實際他們不會和八排瑤的武裝合流。對這些瑤寨來說,暴動不過是因為明軍潰逃形成了治安真空,趁機下山劫掠撈一把而已。隻要國民軍迅速到位,重建社會秩序,這些山區的黎寨的暴動都會迅速平息下去。”

    “你的意思說,除了連山的八排瑤之外,其他地區的瑤民暴動都不足為慮?毋須我們特別派兵進剿。”

    這話問得就有些責任重大了,許可考慮片刻,亦然回答道:“是這樣的。根據大圖書館的資料匯編和我們詢問地方耆老、官吏得來情報。隻要能控製住地方治安和交通要道,就能有效的遏製住瑤民的劫掠活動。實際上就算我們進剿,實際上也是翻山越嶺的去攻城拔寨,並沒有像樣的武裝集團可以供我們圍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