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二百零八節 茶居老板的憂慮(2/3)

    “不用很久。“我這裏有件事,一直委決不下,你和澳洲人相熟,能不能給我拿個主意?”

    這倒不能不聽他說說,畢竟這位茶居老板當年對他也算有“知遇之恩”,當下爽快道:“拿主意不敢當,隻要您信得過,給您謀劃謀劃還使得。”

    “想必阿毓你也知道,澳洲人正在發新幣。限定到”老板看了眼外麵,確定夥計們各司其職,茶客們高談闊論,這才壓低了聲音,“銀子換銀圓,這個倒沒什麽,紅毛和佛朗機人也用銀圓,隻是這銀元券和輔幣券……我實在有點放心不下。這不就是過去老人家說得大明寶鈔麽!”

    就在一個月前,即六月一日,財金省正式在廣東大區開始發行新幣。因為事先在商界已經召開了吹風會,而且兌換是銀子換銀幣,除了兌換時按照成色要付出不同的手續費、工本費之外,大家拿出去的是銀子,拿回來的還是銀子,並沒有吃虧的感覺。除去因為成色問題需要扣減些“貼水”外,商戶百姓談不上多大的負擔。何況過去成色不一,份量各異,如今換回來的大小銀幣不但成色、尺寸劃一,份量也不差分毫,又沒有假銀子的顧慮,堪稱公私兩便,因而兌換銀幣工作沒遇到多大的阻力,甚至還很踴躍。

    但是隨著兌換工作的推進,開始全麵收兌銅錢發行輔幣券和半元、二角的銀幣流通券開始出現在市場上。這立刻就引起了廣大市民,尤其是中小商人們的擔憂。

    對於茶居老板這樣的小商人來說,這可是性命攸關的事情。他們這樣的小商人,日常經營生活中主要接觸的就是小額貨幣。雖然來飲茶的客人中也不乏出手闊綽的,但是大多數客人的消費不過幾百文到一二錢銀子。而他出去買食材,交易額度也很小,除了少量的大宗用貨之外,鮮活食材都是每日零買進貨,用得也主要是小額貨幣。

    廣州沒有光複之前,他用得是各種好壞不一的銅錢,因為本地銅錢不足,亦用一種商家和大戶私鑄的小銀豆,分量不一,成色麽也隻能大概看一看,好壞是沒法計較――畢竟這東西實在太小了。好在沾個“銀”字,隻要不是成色差得一塌糊塗,總能花出去,不過要費些口舌。因為小額通貨不足,不得已的時候還自己發行過“茶籌”,用來給老茶客找零和向熟悉的商家的進貨。自然這也得費一番口舌,還得陪些人情。

    要說澳洲人鑄新幣,他原沒什麽反對的,銀閃閃的大小銀元拿在手裏不但沉甸甸的,看著也舒坦

    現在澳洲人要徹底收兌散碎銀子和銅錢,取而代之的紙幣的輔幣,這對小商人們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了。

    “……阿毓,你想想看,我這裏一個客人能有多少流水!多得都是幾百文錢的生意。一天能收幾個銀角子?不用說都是付給那輔幣券了。更不用說澳洲人又要發銀角子券,說是和銀角子等額流通。客人要拿出來付賬,我總不見得說不收!我這一家老小、夥計學徒的幹一天,換一堆大宋寶鈔回來――說是等額流通,到底隻是一張紙……這個,實在不放心啊。”老板一幅“身家性命托付”的表情說道,“你和澳洲人熟,又受到元老的照顧,這事到底有沒有個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