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一百一十節 發行手段(2/3)

    陳策說:“你放心就是。新幣製不僅僅是廣州的事,更是關係到整個元老院大業的事。”

    既然財經省已經定下了基調,那麽他劉翔隻有“堅決執行”。今天晚上的會議實際就是按照財經省的發行計劃布置工作。

    鄭尚潔說:“我有個問題。如果新貨幣還是要靠米來背書,豈不是我們還得規定一塊銀元能買多少米嗎?”鄭尚潔遲疑道,“等於是變相的米本位。”

    “不,鄭局長,你的概念不是米本位,而是限價政策。”陳策說,“市場上米、鹽、布的價格由市場去決定。在一定幅度內上漲或者下跌都是允許。我們要做得是通過市場手段來調節物價,維持物價的穩定。”

    鄭尚潔忽然意識這件事的工作量有多大,她驚呼起來:“這樣的話我們豈不是要控製城裏的所有米店布店,還是準備大規模開國營商店?”

    “不,沒這麽誇張。”張易坤說,“我們隻要控製住批發渠道就行了。”

    林佰光點頭:“不錯,廣州的生活必需品其實都仰仗外地供給,控製住外來批發渠道也就等於控製住了市場。”

    陳策問道:“這事好辦嗎?”

    林佰光微微一笑,說:“凡是要涉及既得利益集團的事情都不好辦。好處是我們是新生政權又是外來戶,沒有千絲萬縷的利益羈絆。”

    林佰光口中的利益集團。說得是牙行。

    廣州的糧食並不能自給自足,需要外來的米糧輸入。但是明代的貿易並不是自由貿易。外來行商並不能在城市裏自由銷售運來的貨物,必需通過持有牙帖的牙商來發賣。牙行原本是中介人的角色,但是官府通過頒發牙帖等於是允許他們壟斷了某些行業的貿易。

    由於牙行是坐地虎。又有官方授予的“獨家壟斷權”,自然對行商竭盡盤剝之事。牙行並無資本,也無需資本。牙商強迫行商賒賬放貨給牙行,再由牙行批發出賣。在運作中行商往往收不到貨款或者拖欠日久。即使能夠按時結款,往往也會打很大的折扣。英國人深惡痛絕在鴉片戰爭之後強迫清政府廢除的廣州十三行製度實際也是一種牙行。

    米糧貿易在廣州是由牙行壟斷的。這點林佰光是十分清楚的。

    “幹掉牙行需要多久?”

    “不需要多久。”林佰光笑了笑,“我想劉市長的桌子上。他們的帖子已經來了很久了。”

    “我在等法務省給我派法官來組建臨時法庭。”劉翔說,“老是組織軍事法庭,第一不正規,第二有不少人看著眼紅,冠冕堂皇的帽子給我預備了不少,咱戴不起。”

    鄭尚潔知道這幾句談笑中殺機已顯。壟斷廣州貿易數百年的牙行的老板們家破人亡就在頃刻之間了!

    她還記得前幾天,有牙行的老板就走自己的貼身丫鬟--不,生活秘書的路子,向自己奉上厚禮,卑詞請托能見上“劉大人”一麵。並且暗示說牙行“於公於私”都會“竭力報效”,其中意味不言自明。沒想到這裏已經在談笑風生的準備“殺豬”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