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三十八節 下鄉筆記抄三(1/3)

    走訪完村裏的農民,我覺得這村裏的工作還是偏軟,許多工作落實不到位。老霍在村裏人緣好,但是威信不夠。村民普遍說他“好說話”。

    人緣好,好說話,按理說是個優點,但是在農村基層工作中,這反而是一個弱點。許多政策在潭口實施不到位充分說明了基層幹部的“執政自覺性”不夠。在執行政策中政策落實不到位,走形都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我了解到老霍和村民大多來自黃縣幾個距離相近的村落,村裏不少人還沾親帶故。這種關係造成了在具體工作中存在“講人情”、“鄉裏鄉親的抹不開臉”。這是我們對基層幹部的教育培訓中需要重點克服的問題。基層幹部要少講人情,多講原則。特別是在落實政策方麵,更是應該朝著不折不扣去努力。

    在走訪中,我發現村邊有個規模較大的養殖場,牆上寫著“天地會集約化養豬場項目”。占地規模有十幾畝。然而卻沒有投入使用。一把鏽蝕的鎖頭把門,我讓老霍把門打開,走進去一看裏邊淨是荒草和垃圾,沒有一棟房舍,隻有一個據說是準備用來修沼氣池的大坑,如今積滿了水。

    ∟,老霍對此好像也有某種不滿,“這是縣裏叫俺們搞得,縣裏先撥了一部分款把盤子弄起來,說這樣更容易爭取天地會項目,結果村裏的自籌部分收不齊,俺們村是經濟薄弱村,要大家集資忒難。最後事黃了就撂這兒了。”

    這個大門緊閉的項目從一個側麵說明,前些年天地會農業項目的成功率不是很高。有的項目管理經營得不好。造成了投資浪費和資產流失。我感覺,我們有的同誌之所以好心未辦成好事。主要是兩個問題常被忽視,一是政府投資項目如何轉為集體經濟實體。二是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如何承接政府投資項目。我和縣裏的同誌商量,要想方設法把這些不成功的項目“激活”,盡可能發揮作用形成效益。

    下午,太陽越來越大,從村外走來三四個穿草鞋(當地群眾平日多是赤腳)、戴紅袖標、戴竹鬥笠的人,其中一個還是警察。原來這些人是鄉鎮裏來得到村裏檢查衛生防疫工作。說話間,其中一位認出了我,他是博讓村的村長,之前見過。這位幹部臨時被抽來參加龍塘鎮全鎮檢查。他見我很驚訝,回過頭批評老霍,“中央首長來了,為什麽不向縣裏報告?”老霍連賠不是。我說,“別怪老霍,是我不許他告訴你們的。”

    既然龍塘鎮上的同誌知道我來了,那就幹脆到鎮政府搞點調研吧。從潭口到龍塘鎮的路不遠,隻有三公裏,走路不多遠就到了。鎮上的主要幹部都到鄰近幾個村下鄉去了。我最關心的還是農民的生產情況和收入。找來鎮裏的負責統計的幹部,查看了一些統計報表,詢問了有關情況。

    實話說,鎮裏的統計工作做得不好。報表不全而且歸檔淩亂。這也是進一步反應了我們嚴重缺乏合格的基層幹部的現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