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四百四十九節 去廣州(2/3)

    出走大陸的想法久已有之,然而黃稟坤始終沒有動――家中事務繁多,黃老爺子自從當了縣谘議之後。每天不著家的參觀學習開會不說,隔三差五的還得響應髡賊的各種“運動”――作為縣谘議,總得做個表率作用。於是乎一會是“滅鼠除害運動”。一會是“整潔鄉村運動”,最近又是“家家戶戶種植一分地蓖麻運動”。每次黃家都得響應,發動全寨搞運動。大哥又要經營家業,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少不得他多擔待。

    寨子裏和家裏也不得安定,大哥的幾個子女每天拿著竹篾糊的紙旗和白灰桶在家裏進進出出。把個黃家寨裏刷得到處是標語。讓他瞧著也心煩。

    幸好這個時候,黃家在大陸上的一位遠房親戚想遷到臨高來。黃稟坤就乘機討了個差使,上廣州去了。

    在海上漂流了幾天,黃稟坤有一種逃脫樊籠的暢快感,髡賊在海南再厲害,畢竟人少地寡,大明承天受命二百餘載,富有天下,深仁厚澤,自有義士光複陸沉之地。

    黃稟坤本來希望,到了廣州以後,設法活動,看看能否進入某一位地方大員的幕中――以自己了解髡賊內情的本事,通過影響自己的東翁和同僚,上書朝廷厲行海禁,動搖髡賊的根基。

    不過他很快就體會到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含義。坐船剛剛經過香港島,就看見掛著藍白雙色大星旗的船,冒著黑煙突突突的在海灣裏往來不絕,遠處有髡賊的巨艦,黑色的船身好似覆蓋了一大片海麵。而大明的水師連個船影子也看不見,漁民也都掛著髡賊的漁業旗下海捕魚,更有很多小舟,不時的趕到髡賊的船邊,兜售時蔬酒食。此情此景,讓黃稟坤覺得有些焦躁,這煌煌大明的珠江口竟然成了髡賊的天下,大明的官府竟然也隻能聽之任之。看來即使自己在廣州一切順利,也需要十年生聚才能光複臨高了,不說別的,就這些髡賊的巨船,積攢起來就要花上好幾年的工夫。

    當座船靠岸以後,黃稟坤的焦躁心情很快就沉入了穀底。五羊驛被大火焚燒過的痕跡還沒有修葺,東南城外就有一座巨堡矗立在河邊,看樣式那是髡賊的堡壘的形製。巨堡牆下便是碼頭,泊著無數髡賊的大船,噴著黑煙的吊機將各種貨物從船上吊運而下。

    巨堡內外,腳手架林立,一條大路卻已經從城門口鋪設出來,用得亦是如臨高一般的黑色煤渣。不但鋪設平整,路邊也栽種了行道樹木――雖說樹苗幼小,在街道兩旁排列成行,倒也是十分齊整。道路兩旁有了稀稀落落的房屋店鋪。行人不絕如縷,有著單衣短衫的小商販,也有成群結隊穿著粗布衣服走去的做工的人,更有一些裝飾華麗的轎子,被轎夫抬著,一步三晃的往巨堡走,也不知道轎子裏都是誰。此情此景,讓黃稟坤想起了髡賊剛剛來到臨高:結寨百韌,立市東門的舊事,黃稟坤暗歎:臨高之事,難道要在廣州複演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