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一百九十一節 師徒(2/3)

    馬尼拉當時已經有了采用“德國式”印刷的作坊,但是這個作坊主要為總督服務。印刷各種條令、公告和法律文書,即使印刷一些書籍也是《聖經》、《航海指南》之類的大眾讀物。找不到他需要的書籍。

    借助教會的力量和他的修士身份,他能隨意前往華人和土著的生活區活動。他開始以傳教的名義出入澗內,悄悄的搜集書籍,悄悄的帶回自己的靜室閱讀。這些書籍讓他重新接觸了中國的社會和文化――他對這個從未謀麵的父母之邦充滿了好奇和向往。在傳教士和土人保姆的口中,中國就是一個充滿了陽光和黃金的理想國度。

    然而在澗內中國區的活動,很快就讓他的這種幻想破滅了。從馬尼拉生活的華人口中他知道這個叫做“大明”的父母之邦並不是他想象中的“烏托邦”――他已經在教會的**圖書館中悄悄的看過這部從英國商人手中沒收來得書――澗內中國區雖然在1603年遭到了炮擊、焚燒和屠殺,二萬人被殺,“河水為赤”,但是這裏很快又繁榮起來,源源不斷的中國移民重新來到這個對他們並不友好的地方,澗內的人口甚至比大屠殺之前更多。

    郝元很快發現,那些為了發財來到此地的人並不多,很多人是被逼無奈的出洋討生活而已。來到馬尼拉做得也是卑微辛苦的工作,所得不過是糊口而已。

    “不下南洋就過不下去了。”這是他一直聽到的一句話。

    雖然郝元早就知道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統治者從來不會仁慈。但是這麽多百姓背井離鄉,漂洋過海的來到一個隻知道從他們頭上盤剝,還充滿敵意,隨時用大炮對準他們棲身的居住區的政權的治下忍受歧視和不公,勉勉強強的討生活,這大明還是一個傳教士口中的“黃金國度”麽?

    他從新來的移民口中知道了許多大明的事情:皇朝的更迭,黨爭的變幻,頻繁的災害,苛重的稅役,凶狠的官吏……

    “活不下去了。”老百姓這樣說。

    “朝局一天比一天亂。”商人們這樣說,“當官的都黑了心!”

    郝元一直想打聽自己父親的消息,終於有一天,他在澗內的一家商號裏遇到了父親的舊識。這位舊識將他的身世和父親的一切都告訴了他。

    “你爹等於是為了給趙老爺賺錢,活活的被逼著回馬尼拉送死的。”老人流著眼淚說。

    這件事給了郝元很大的刺激――原本聽到的隻是“別人的事”,現在他發覺自己也是受害者。父親是死在唯利是圖的縉紳手上的,由此,他對大明燃起了第一縷仇恨的火焰。

    不論是馬尼拉、宗主國西班牙,還是自己的素未謀麵的祖國,都不是什麽“黃金國度”。這個世界,到處是群魔亂舞的吃人國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