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一百六十七節 長盈倉的米(2/3)

    就在這進退維穀的時候,事情卻有了轉機。吳芝香忽然來拜訪他了。

    吳芝香來到江南之後,靠著鑽營杭州張岱等幾大複社骨幹成員,順利的加入了複社,憑借著對社務的活躍熱情,很快成了杭州府比較知名的複社成員。因為知道自己通過科舉進身極難――便是複社也不願意安排象他這樣不學無術的紈絝中舉的。便花錢捐了一個國子監監生的功名。眼下正等著機會得到複社的舉薦,通過東林大佬的關係弄個官做做。

    吳芝香很早就通過張岱等人和趙引弓搭上了關係。憑借當年他在廣州和郭大官人交往的經驗,他對趙引弓也是一個“髡賊”的身份確信不疑。隻不過並不揭穿這一層。趙引弓知道他的底細,也有意籠絡他,雙方就在心照不宣中互相交往起來。

    沈廷揚承運遼東糧餉的事情複社內部早就知曉――這件事的確是得到複社和東林的支持才得以成功的。因而招商局也加入其內也不是什麽秘密。在複社看來,趙引弓雖然不是複社成員,還有著可疑的“髡賊”背景。但是在廢漕改海上卻是複社的同路人,因為奉教的關係和徐光啟等人的關係不淺,這對迫切需要內閣大佬支持的東林複社集團來說也是個重要的盟友。

    吳芝香帶來得,正是沈廷揚和趙引弓夢寐以求的東西:米――充足的米。不但補上三萬石的缺額綽綽有餘。即使再多要也不成問題

    米不在江南,但是距離亦不遠,關鍵是的運到上海來也不難,隻要雙方談妥條件,很快就能交割。

    至於價格,也不算貴,運到上海不過每石二兩銀子――哪怕不運到遼東,就地發售都能賺到錢。

    趙引弓雖然心中歡喜,心裏也起了很大的疑慮:天上不會掉餡餅,他實在想不出這大明的天下哪裏能輕輕鬆鬆的拿出幾萬石的廉價的米來。

    要不是他對吳芝香這個人的身世背景和他當初在廣州的“表現”知道的一清二楚,恐怕要直接視他為招搖撞騙了。

    “米在何處?”趙引弓追問道。

    “清江浦。”

    趙引弓暗叫慚愧,自己居然把這個地方給忘了!

    清江浦隸屬淮安府山陽縣,雖然本身不過是個鎮,但是自從明初陳瑄開埠,漕運廢海改河之後此地已經成為南北水陸運輸的交通樞紐地帶。

    明初陳瑄主持漕政時,創行了漕糧“支運”製度,即在淮安、徐州、臨清等運河沿線重鎮,分別建築中轉糧倉,各自接納指定地區的民船送來的漕糧。常盈倉就設在清江浦,來自江西、湖廣、浙江一百五十萬石糧食就是這裏進行轉運儲存的,常年存糧都在百萬石以上。

    既有大糧倉,少不了就有無數大大小小的碩鼠。圍繞這座大倉庫,漕運的、管倉的,上到總理倉庫事務的戶部主事,下到搬運糧米的庫丁,船上的漕丁……形形色色吃漕的人不計其數。每年運往京師的四百萬石漕糧,路上運費和損耗竟然高達八百萬石。清江浦就是這沿途的吸血管道中最大的一處。此地沉澱下了大量的倉米可供銷售就不足為奇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