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十八節 月光下的進軍(2/3)

    其麾下最大的主力戰艦:福船型三桅炮船――根據特偵隊和情報部門的測繪、攝像和推算。這種船大約全船長度為61米,水線長53米,船寬13.8米,水線寬13.0米,艙深4.89米,吃水3.9米,排水量大約在1200噸左右。每船裝備了8~10門紅夷大炮。由於福船很少用肋材,而且型深不夠,不能在甲板下設置全通式火炮甲板,所有的火炮都要安裝在甲板上。造成戰艦的重心偏高。為了避免船隻不穩,裝備的火炮數量和重量都有很大的限製。因而鄭芝龍的戰艦盡管在尺寸噸位上和歐洲船隻不相上下。但是火炮數量遠不及歐洲商船平均24門大炮的裝備數量,不用說那些專門用來海上戰鬥的32門火炮的戰艦了。

    按照火炮數量和一次射擊中的藥投射量,鄭芝龍的主力戰艦8炮戰船至少要4艘才能頂一艘,所以在與荷蘭人的料羅灣海戰中要靠火船致勝也不奇怪了。

    當然。這些船除了用來保衛鄭家的海上霸權,多的也充當遠洋商船――畢竟在前往海外貿易的航線上,時刻都有被中外海盜襲擊的危險。必須有強大的武裝才能保證安全。根據特偵隊的偵查,目前有十四艘三桅炮船停泊在安平、廈門和金門海域。其中料羅灣最多:有七艘。安平停泊四艘,廈門和鼓浪嶼三艘。

    初此之外。特偵隊還報告目擊到三艘歐洲式船舶停泊在以上地點。排水量從400噸位到1200噸不等。其中一艘最大的“艇”懸掛有荷蘭東印度公司旗幟,應為荷蘭駐福建的商務員所有。另二艘懸掛鄭芝龍的旗幟,可能是他仿造或者購買的歐洲船隻――大圖書館表示有資料顯示鄭芝龍曾經企圖仿製歐洲式船隻。

    除了這些三桅炮船,鄭家的艦隊還有上百艘雙桅的福船和廣船配備有較多的火炮。不過,根據特偵隊的報告,這些“次等戰艦”上紅夷大炮為數少:隻有2~4門,多的是佛郎機之類的以人員殺傷為主的火炮。這些船隻大多停泊在金、廈兩島海域。

    至於其他船隻上裝備的火炮,那就加良莠不齊了:不但沒有紅夷大炮,連佛郎機炮都很少,各種粗製濫造的私鑄鐵炮、鐵銃充斥其上,甚至有十分古老的碗口銃。對敵船幾乎沒有殺傷力,要靠近到將近跳幫的程度才能發揮作用。

    鄭芝龍也好,鄭家的其他將領也好,都很清楚自己在海上與澳洲人麵對麵的戰鬥中很難取勝。因而還是打算使用當初對付荷蘭人的老辦法――火攻船。為此在金廈一帶集結二百多艘舊船,上麵堆滿了幹柴。另外又從大明的武庫裏搜羅出各種火箭、火鴉之類的火攻武器裝備給了各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