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三百二十三節 s級(2/3)

    朱鳴夏離開堡寨,上了馬在衛兵們的簇擁下一路來到難民營的臨時中繼站――連續的中轉難民讓島上人滿為患,管理變得困難。鹿文淵專門圈出一塊地發放難民牌。難民進入屺坶島後先集結在這裏。這裏沒有房子,隻是用木柵欄簡易的圈出一塊地。當然他們也不用在這裏過夜,隻是稍微休息下,登記後領完難民牌於飯卡就走。

    難民牌發放是朱鳴夏提出來的,士兵有狗牌。難民就應該有自己的難民牌,這樣便於管理,時刻把握難民情況――特別是精確計數。對於特殊人群,專用的難民牌代碼方便找出這些人,比如說女仆。

    大部分的元老對於可能來到的女仆潮很感興趣,執委會也有意利用這次機會好好給大家發發福利。在非正式授權下,朱鳴夏就負擔起了尋找優質女仆的任務。在成千上萬麵黃肌瘦又蓬頭土臉的難民中找出年輕美女非常困難,大多數人看了後隻會覺得眼花繚亂,最後說隻有一群土豆,但是在朱鳴夏看來,就算她們臉上塗上炭灰,形容枯槁,他都能把她們一個個的揪出來。

    按照他的說法。就是要從人體解剖學的角度去看美女,看眉骨鼻骨的高度,兩眼的距離,髖骨的位置等等。這樣才能實施有效的“量化管理”。否則一個“容貌美麗”實在是太因人而異的標準了。

    但是從幾千人裏慢慢找太沒效率了,朱鳴夏就想出了難民牌。有了難民牌才是屺坶島的難民,隻有屺坶島的難民才有資格領飯卡,有了飯卡才給飯吃。

    發牌的地方已經排起了長隊,難民們在手持木棍的鄉勇的維持下按照年齡和性別排成隊伍:先根據性別將難民分成男,女和十二歲以下兒童三組;男女兩組分開領取難民牌,再按照大致年齡分成12~25歲,25~40歲,40歲以上三個分組。

    每個分組到指定位置領取飯卡。領完飯卡後到集結點尋找自己的親戚朋友,成為一名正式難民。

    每次發牌以村為單位,一個村發完後到下一個村,零散的難民則由歸化民將其聚攏後再去領牌。為了維持秩序,朱鳴夏使用了大量的屺坶島鄉勇維持秩序,配合上了刺刀的北上支隊的士兵鎮場子。再從歸化民中找麵相和氣的工作隊員來安穩民心。

    朱鳴夏就守在女子12~25歲領取飯卡的位置,見到可能合適的女子,他就點一下頭,發牌員會發給難民z字母開頭的飯卡,他身後還站著三個歸化民,他現身說法的詳細給這三個人講解過選人要領。現在他還在屺坶島就自己操刀,歸化民也借此機會來實習。等他事務繁忙沒法每時每刻都幹這些活,以後就全靠這些人選了。被選出來的手持z卡的女難民再次篩選,分成b、a、s級女仆候選。至於b級以下,運到濟州之後會再次進行甄別。

    連續的篩選難民還是讓朱鳴夏有點眼花,他揉了揉眼睛,反正是最後一次把關,就堅持到底,為了元老院的妹子們,再堅持堅持。又過了幾十個人,一個瘦弱的身影引起他的注意,一個纖細的小女孩死死抱著比她人還高的琵琶,將大半個人擋了起來,整個緊抱琵琶全遮麵。朱鳴夏觀察了下,看體型還是個小女孩,臉緊緊貼住琵琶,看不見長相,髖骨的位置挺高,這勾起了他的興趣,他走進女孩,敲了敲琵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