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三百八十二節 海上(2/3)

    “還成,就是和你一樣,有點老……”

    “老得好。敗火。”老頭子眯著眼睛嘿嘿的笑著,他穿著一件邋遢的海軍製服,戴著預備役海軍中尉的軍銜。軍服倒是規規矩矩的穿著,隻是最上麵的兩顆扣子鬆開了,敞著胸。露出了裏麵的土布褂。沒穿製式的海軍襯衫。

    “怎麽,有敵情?”

    “沒有,”陳嵩放下望遠鏡,“我們很快就要到打狗了。這裏是航線最危險的地方。如果鄭芝龍或者紅毛鬼要攔截我們,這裏就是最有可能的一段航程了。”

    這一帶是前往大員、笨港和高雄的航線的必經之路。這半年來元老院的船隊穿梭不斷,如果敵人有心要攔截,這一段航程就是最適合的地點。

    為此每一個批次的護航隊航行到這裏都會提升戒備狀態。

    鍾博士知道這不過是例行公事,原本有點慌亂的心情頓時安定下來――這時候覺得自己戴著鋼盔十分的突兀,而且陽光火辣辣的曬著鋼盔很快就變得滾燙。他趕緊悄悄的摘了下來。

    為了掩飾自己的窘態,他問道:“鄭芝龍和荷蘭人有過什麽舉動嗎?”

    “最近半年我跑了這裏好幾次了,的確偶然有幾條船靠近過。不過都沒什麽舉動。”陳嵩滿不在乎的道,“他們也得敢啊,荷蘭人就不了,船還像點摸樣。鄭芝龍那幾條船,破爛流丟的,一炮打過去還不得立馬散架。”

    幾個人都沒言聲,顯然鄭芝龍也好,荷蘭人也好,都不願意顯示出敵對的態度來,偵察的時候都用舊船船,顯然有避免擦槍走火的意思。

    鍾博士借此機會問起目前的海上的方位測試的效果來。

    由於航海鍾的開發滯後,所以目前海上的編隊主要采取的領航船領航的模式,有一艘裝備有舊時空石英表的船隻擔任領航船,旗艦也裝備鍾表,作為後備。

    對於那些比較重要的船隻,則船長直接配發一塊舊時空帶來得機械手表,不過,這僅限於極少數船。

    但是這一方式並不可靠,機械手表可能會停走,領航船隻在風浪中或許會失散、沉沒。因而對於元老院指揮下得大多數船隻來,測定經度采用得是“月距法”。

    簡單來,就是使用六分儀觀測月亮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來判斷船隻所在的經度。

    1514年,德國文學家約翰尼斯?沃納(johannerner)通過觀測發現,月亮在空中的相對位置每時每刻都在改變,大約每時移動一個月亮直徑的距離。他假定地球上觀察到的月亮行為都是一樣的,隻要在兩地分別觀測月亮,準確記下它移動到某個位置的時間,就能算出兩地的經度差。

    但是這個“月距法”需要準確而又完整的星表。在舊時空,這是文學家花了幾十年才觀測繪製出來了。不過,對於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元老院科技部來這不成問題。借助現有的文資料和計算機、文軟件,鍾博士很容易就拿出了精確的南北半球的星表,接著又計算出了從1631年開始每一年的《月距表》。於是科技部在1632年出版了《航海年鑒和文星曆》,把1632年整年的月距和經度的關係列舉了出來,還附有一把專用計算尺。海員利用計算尺和年鑒,可以在20分鍾內計算經度的時間。至於精度也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