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三百二十一節 處境微妙的孔有德(2/3)

    幾前,叛軍已經私鑄“都元帥”大印,推舉李九成為“都元師”,孔有德為“副都元帥”,耿仲明為都督。

    叛軍的“帥府”,也是整個軍隊的行動中樞就設在原先孫元化的登州巡撫衙門內。

    叛軍的將領們大多是久曆戎事的人。李九成又是當過東江副總兵的人,治軍備戰自有一套章法,各項事務辦理的井井有條。

    孔有德此時正在“帥府”的一間廳堂內負手而立望著庭院內的二棵大樹――他年齡不大,不過三十歲,礦工出身又長期在軍中,練就了一身健壯結實的身體。

    單從臉上看,他的神色很平靜,看不出緊張或者憂慮。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依然時時刻刻都在為自己和東江的未來思索。

    舉兵造亂並不是孔有德的本意,更多的是出自李九成的意思。但是一旦真正舉起了叛旗,他就已經下定決心走到黑了。

    孔有德也好,李九成也好,他們都沒有自己當皇帝的打算――雖然大明朝已經顯出種種病入膏肓的摸樣,但是到底還是一個龐然大物,造反隻有三分把握,卻要九死一生,雖他們有過拉孫元化入夥的打算,但這不過是為了擴大聲勢。具體造反造到什麽程度這點上,叛軍的高層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

    招撫的大門並沒有關閉,不管是李、孔還是耿都很清楚,朝廷如今焦頭爛額,任何兵變民亂,隻要上了一定的規模,招撫幾乎是朝廷最樂於做得一件事。遠得不,就是啟末崇禎初的幾次兵變,幾乎沒有一次不是以“招撫”而告終的。黃龍在皮島被暴亂士兵拷打,甚至打斷了腿,最後也“招撫”了事。

    所以大體上,他們還是打算以造反來得到最好的“招撫”條件。所以,從一開始他們就不斷的以一切手段表達願意接受招撫的意思。一開始這是緩兵之計,用來拖延官兵的鎮壓的到來,盡量擴大地盤,增加實力。

    隻要有了強大的實力,就能向朝廷提出足夠的條件。而這個條件,是很多東江出身的將領一直有所企圖的。

    那就將東江鎮變成名義上隸屬於大明,實際能夠遊走於大明和後金之間的第三勢力。

    這樣的苗頭,在當時的關寧鎮已經隱隱約約出現――統兵的將門家族正在向軍閥轉化,不但坐領大筆的軍餉,朝廷也開始漸漸的指揮不靈了。

    比之於關寧鎮,東江鎮坐鎮遼海之上,進可牽製企圖入關的後金,退可威脅大明的京師和山東,朝廷為了對付後金,確保側翼的安全,隻能源源不斷的輸送軍餉糧食,讓他們形成事實上的割據一方的軍事集團。這就是東江軍人一直冀圖的“結滿挾鮮”的故技,在明清兩強的夾縫中建立第三勢力。

    一度在毛文龍死後左右東江鎮的劉興祚兄弟,就曾經有這樣的打算。但是劉氏兄弟不是追隨毛文龍起兵的東江舊人,號召力有限,所以最終不能成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