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一百八十六節 雷州經驗(2/3)

    除此之外,農地所有人自己經營土地,農合並不插手――隻是給予“指導”和“協助”,常師德認為在現階段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小自耕農最為理想。

    在這一體製下,盡管農民得到了很大的好處,但是農民的抗災能力並未得到質的改變。他們依然是地位非常脆弱的。表麵看起來,他們擺脫了貪得無厭,巧取豪奪的的農村高利貸的困擾,但是實際上陷入了更為複雜而且無孔不入的農合的貸款網絡。稍有經營不善的狀況就會陷入信貸無法償還的困境。按照常師德在雷州的經驗,在這一體係下,自耕農將更快的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態:一部分頭腦靈活,農業水平高,土地較多又善於經營的人會利用天地會提供的種種支持在農業生產中脫穎而出,漸漸的上升,另一部分人則會在層出不窮的“信貸”中逐步陷入困境,最後失去土地――當然,一旦他們不得不將土地抵償給天地會,天地會會很仁慈的安排農戶全家到直營農場充當農業工人或者產業工人。

    盡管斯巴達克團在自己的社刊《赤旗》上專門就所謂的“雷州經驗”和“農合體係”進行過係列批判《四評雷州經驗》中明確的闡述過,所謂“雷州經驗”就是扶植新地主,搞“新富農主義”的大毒草,但是這一經驗完全符合元老院的農業政策,因而受到了執委會的大力鼓勵,成為一種重要推廣模式。

    在常師德的安排下,宣傳部門在瓊山縣的三座城門外都豎起了大型看板,圖文並茂的向瓊山縣的百姓們宣傳“農合就是好”。

    因為農民們普遍不認字,所以看板上大部分是繪畫、圖表和打印出來的照片,看板前還有大型的展示台,展示台上安放著沙盤、各種新農具、肥料樣本、種子和作物標本。

    紀登高帶著舞獅隊和鑼鼓隊,每隔一小時就敲鑼打鼓表演一番,吸引觀眾。在看板旁,還現場做著一大盤一大盤的乒乓球一般大的紫蘇包裹的菜飯團,凡是來聽宣傳的,每人都發給一個菜飯團,靠這個手段展示台吸引了大批的四鄉百姓。許多人家一早就把孩子給趕了出來:“快去縣城門口領飯團子去!”

    飯團的誘惑使得看板前每天都聚集了大量的觀眾,一邊吃飯團一邊看西洋景。紀登高對這樣的場麵早就有了經驗,每個想拿飯團的人在開始聽宣傳前都要領一根竹簽,聽完之後把竹簽交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給一個飯團就在此人的胳膊上用藍墨水蓋個章。這種靛藍做得墨水可以在人的皮肉上保持好幾天――這樣便有效的避免了某人三個城門輪流轉輪流拿飯團的弊端了。

    為了確保沒有其他弊端,在外圍另外有步兵第一營的士兵負責警戒,維持治安,緝拿有無組織人批量騙領飯團或者用暴力搶劫飯團的。

    常師德知道,來看看板的人幾乎全是衝著飯團來得,但是他對此並不在意。這幾個飯團花不了多少米,他隻是要造這個聲勢,把天地會搞農合的消息盡快傳播到四鄉去――在這個通訊基本靠吼的時代,沒什麽比口耳香相傳更快的傳播手段了。更何況他對文宣部掌握的宣傳手段還是有點信心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