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一百六十節 原則與從權(2/3)

    “可這……這個,這個不對呀……”陳瑞和隻覺得哪裏有問題,可好像又說不出具體是什麽:“都是元老院歸化之民,憑什麽區別對待這麽明顯!”

    “今天呐,我作為一個長者,有必要告訴你一點人生的經驗,教你個乖,你隻記著:此事出在這準治安區的地麵上,就是民不舉則官不究。衛生員水平低,連你我都看得出,宋首長難道看不出?林首長難道看不出?元老院難道看不出?為何不讓他們去蹲大獄?為何還是讓他們上前線?這其中關節你想過沒有?”謝耀問道。

    “……”陳瑞和張了張嘴,卻沒說出話來。他想起自己上培訓課程的時候,好幾位元老大夫都說過衛生培訓“太過簡陋”,據說澳洲一個大夫培養,前後要十多年功夫,方能獨立診療病人。

    而元老院這裏,博鋪總醫院裏最好的歸化民大夫也隻有五年的資曆――多數人還是從護士和衛生員起步,根本沒受過多少醫學教育,都是“實踐中成長”,靠著不斷給人治療再參加各式各樣的短期培訓班培養起來。可想而知,這樣的“速成大夫”手下,類似謝耀的“雙氧水”事故不知出過多少了。

    “好好想想,若是想不通……你好歹是聽過政治課的,明國治下的世道,所述章節不少,不可不讀。平日裏上工,莫帶這麽大氣性。”謝耀也不再多解釋,隻是無奈地笑笑:“跟老謝學技術可以,這脾性可莫要學我。”

    這樣的回答並不能讓陳瑞和滿意,但他似乎理解了謝耀的潛台詞。這種潛台詞讓他隱約覺得這種雙重標準的縱容和當初宣誓的精神似乎不相符,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麽反駁――也可能隻是他心裏並不真正想去反駁。

    所幸這一席談話並沒有繼續下去,他們說話的當口,昨天搭班的骨傷醫師也來吃飯了。見到他們似乎已經吃完了,便隻是點了點頭,徑自去打飯了。

    謝耀很輕鬆地打了個招呼:“下班啦?昨日截了幾個?”

    陳瑞和知道,這“截了幾個”問的是截肢。

    對於骨傷科而言,由於內固定材料的欠缺和交通條件的限製,截肢和接骨幾乎就是他們工作的全部――骨傷科口中的“手術”指的就是截肢。

    在這個時空裏,缺醫少藥是常態,即使掌握了現代醫學的元老大夫,麵對許多舊時空司空見慣的傷病亦是束手無策,特別是對於機械性的肢體損傷,在舊時空配合手術即可救治恢複。但是在這裏,截肢成了一種常見的治療手段。這個現象,和外科手術早期如出一轍。

    “資料上說到早期外科手術大夫就是理發師、屠夫,雖說是歧視,但也不乏事實。”有一回河馬在衛生口的會議上如此說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