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一百零五 循序漸進(2/3)

    舊時空的特德福德電站配備有二台費郎蒂式交流發電機,工作電壓為5千伏,使用1250馬力的蒸汽機驅動。另有四台費郎蒂式交流發電機,工作電壓為10千伏,每台發電機使用一台10000馬力的蒸汽機驅動。這個發電站的電量可以滿足當時倫敦大部分地區的用電需求――不過當時的用電需求主要也就是電燈用電而已。

    這個電站的發電量按照現代標準來看偏小,傻大黑粗的典型。但是勝在對物料成本的要求極低:費郎蒂電站裏的一切設備都和矽鋼之類的電力科技難點無關:不但發電機本身不用矽鋼,變壓器也不用矽鋼,甚至轉子的繞線也不是電解銅。而且它的原始設計還能夠進行10000伏特的高壓輸電。對臨高目前的工業能力來說非常合適。

    臨高的工業能力還不能製造10000馬力的蒸汽機,但是1000馬力的蒸汽機不成問題。法拉第等人決定在每個電站安裝四台發電機,別預留六台的擴容餘地。至於發電機的製造,電力口和工業口商討的結果是一半對一半,每個電站裏二台發電機使用低碳鋼,二台發電機使用這次煉出來的經過磁姓測試的低牌號矽鋼。這樣的話,任何一種方案出現問題都不至於全軍覆沒。

    研發生產電動機項目全部砍掉――目前電動機不是急需的項目,一切資源先放到發電機製造上。

    永磁體材料的開發繼續進行,盡管永磁體發電機不是趨勢,但是永磁體的用處很廣泛,即使作為技術儲備也是可以的。

    至於矽鋼的生產,保留這一研發項目。由元老工程師擔當定期進行矽鋼試製工作。廣泛的查詢技術資料和工藝手冊,多做生產試驗,看能否找出一種能夠保持較高成品率和磁姓的生產工藝。

    另外一件事就是升級軋鋼廠的設備和加緊工人培訓。目前軋鋼廠的設備配套不全,堪用的軋鋼工人太少。過去是受限於可用人口太少,難以分配到足夠的人力。現在工業口準備大批招募工人,提高軋鋼廠的開工率,盡量爭取各種設備的滿負荷工作。這首先是滿足目前缺口較大的各種低水平型材的供應,其次也可以生產來促進工人水平提升。

    “這下又得給人給東西啦。”鄔德看著這份方案,“居然還指明要幾百名年輕婦女當繞線工,哼哼,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在想啥。”他想這麽一來給工業口的配額又要增加了。軋鋼廠的配套升級,光這個就又是一個無底洞。軋鋼廠的設備即使是搞土法生產配套,不說技術難題,光鋼鐵水泥的消耗量就是巨額投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