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三百四十八節 濟州新貌 一(2/3)

    正在三亞的臨高建築公司的總規劃師季潤之根據從濟州發回的勘測圖,做了對濟州三座城池的重新規劃,設在濟州城的人口淨化營地就是出自他的手筆。充分發揮城牆和原有建築的作用。將整個濟州城重新規劃分割為:接受、淨化、檢疫、勞作和行政五個區域。在主要大型區域內再劃分出小區以便管理。各區之間以木柵和鐵絲網加以分割,又以道路連接。另外在城池四個角和中央,設置五座瞭望塔,塔上有配備了望遠鏡和狙擊步槍的士兵,從空中監控全城的狀況。

    濟州難民營的設計容量為五萬人。如果有必要,可以擴充到十萬人級別。設施當然很是簡陋:因為不可能準備如此之多的建築材料,除了少數營區和特殊建築之外,沒有大規模的建造類似臨高檢疫營地那樣的木結構長屋,而是采用更為廉價的地窩棚。這種地窩棚在闖關東和日本開發北海道的時作為農民越冬住所被普遍運用。構造簡單,保暖性強。節約建築材料。缺點是取暖的煙很難散發,人長期煙熏火燎,影響健康。不過濟州島這裏氣溫遠比東北和北海道高,無需在地窩棚中生火。季潤之的規劃是先應急,然後逐步再將這些窩棚升級為木結構建築。

    不過,作為營地的一些必須的基礎設施,比如廁所、醫院和給排水係統,他還是不惜工本的從臨高運去足夠的建築材料、

    濟州作為距離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位置適中的一個島嶼。非常適合作為三地之間的運輸中轉樞紐,將來勢必還會有更多的人口轉移活動會經過這裏,在這裏多做一些投資是不會浪費的。

    為了確保自己的設計能夠得到充分的貫徹,季潤之派遣自己的徒弟季園到濟州島來直接指揮落實。這個穿著藍布工作服,背著帆布包,舀著圖紙夾的年輕小夥子儼然是島上的總建築師,不但歸化民要聽他的安排,連馮宗澤在很多專業問題上也得征求下他的建議。

    重新鋪設街道上,馬蹄得得,朱鳴夏看著窗外連綿不斷的鐵絲網、崗樓和簡陋的窩棚。一些灰色的人影在其中慢慢的移動著,這些行動遲緩,形容枯槁的人,在這裏經過六十天的檢疫之後就會被分運到各地,成為健康又能幹的元老院的士兵、工人和農民,成為元老院這部高速有序運轉的大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

    馬車駛入了濟州監營。這裏是北上支隊濟州島前指所在地。朱鳴夏的下榻之處就設在這裏。

    馮宗澤和南宮無敵都不在,他們的工作很忙。隻有薛子良在這裏――他正和手下的特偵隊員們開會,出來接待他的是本地的“帶路黨”兼翻譯官:樸德猛。

    樸德猛將他帶到了專門為他準備的房間裏:麵積很小,但是有臥室又有辦公室。很方便。朱鳴夏表示滿意。接著他問道:

    “濟州島分遣隊的指揮部在哪裏?”

    “報告首長,就在這裏的後廳裏麵。”樸德猛報告道,“我這就去城外請南宮長官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