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二百六十七節 風暴前夕(2/3)

    手下的人隻以為這是鹿大官人小心謹慎――畢竟山東這邊兵、匪、流民都很猖獗,但凡大戶人家若不是城居就是結寨自保。不過對他修築柳條邊卻不以為然――因為屺姆島上鹿大官人已經修下了一座很堅固的磚石寨子。一般的土匪亂兵是啃不下來的。更不會跑到這個海邊的荒島上來。

    隻有黃安德才知道,他們馬上要對付的是以遼東騎兵為主力流竄性很強,戰鬥力亦不弱的叛軍,必須得有相當的防禦措施才行。

    一行人在淩冽的海風中巡邏到柳條邊的大門,這是一座簡單的木結構大門,這座大門比起簡陋的柳條邊來顯得複雜的多,厚實的大門上方有門樓,門樓上有射擊孔。上麵有覆蓋,由鄉勇日夜看守瞭望。

    鹿文淵親自登上了門樓,檢查了上麵鄉勇用來夜間禦寒的被子、木炭。照明用得火把是不是備得充足,用來報警的起huā火箭是不是保證幹燥可用,一絲不苟――隻有自己足夠重視,手下人才會重視。

    盡管鹿文淵坐鎮屺姆島,每天都在搞營建工程和農業開發,但是通過無線電。他對整個行動的進行步驟知道的一清二楚。一個月前大洋艦隊正式在台灣登陸,拉開了發動機行動的序幕。

    三周之後,他就收到了電報:台灣的淨化營地已經達到了完成淨化2000人的標準。讓他注意接收來魯(最快更新)南地區的難民――張道長正在著手搜集難民,很快就有第一批要轉運到屺姆島上。

    屺姆島上,應有的設施也大致齊備,島上已經完工臨時棚屋可以容納3000人。糧食、藥品和必要的禦寒用品也儲存了相當的數量。

    因為條件有限,屺姆島隻是一個中轉站,不做較為複雜的“淨化”隻是給難民基本的溫飽,然後就快速轉運出去。現階段轉運的主要目的地是台灣――轉運濟州要等到來年的春天了,一方麵是時間進度趕不及,另外一方麵也是為了避開濟州的冬天。運到台灣至少可以節約大量的棉衣棉被和燃料。

    從門樓上眺望出去,山東大地一片蒼茫蕭瑟――今年是個荒年,原本就貧瘠多山的東三府愈發顯得荒蕪了。雖然時間已近中午,目力所及的地方卻看不到一點炊煙。龍口灣裏也看不到幾艘船隻。

    遠處響起了騾鈴聲,那是鹿文淵組織的“撿人隊”回來了。實際就是收容難民的巡邏隊。每支隊伍有幾輛雙輪騾車一隊鄉勇組成,到附近的村落和大路上去收容難民,每次都能收容回不少人來。婦孺老幼和餓得沒力氣走路的坐車,能走的就自己走,一批批的收容到島上的臨時難民營。

    還不到半個月時間,這裏就收容了五百多人,很多人被撿回來的時候已經餓得奄奄一息了。其中還有許多被拋棄在路邊、空屋中的嬰幼兒。因為缺少食物、衣服和照顧,就算撿回來了也有很多活不下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