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二百五十二節 立春(2/3)

    鏡筒安裝時候的緩衝結構用得是硫化牛皮,盡管運用性能不甚理想,但是勉強能用。鏡片原本計劃使用鉛玻璃或者天然熔煉水晶――海南本身就有豐富的天然熔煉水晶礦藏,但是林漢隆試驗性的煉了幾次,始終得不到合適的產品,隻能滿足於原有的產品。

    測距儀原本是光學車間的攻關項目,但是林漢隆在試驗中發現了不少目前階段無法克服的問題――特別是缺少優質的光學玻璃和加工手段――現階段即使製造出來也無法保證質量。

    企劃院的倉庫內有從舊時空帶來的,從淘寶上的軍品店成批買來得37mm炮用的一米測距機和給迫擊炮用的半米測距機,測距範圍四五千米,精度足夠艦炮用,數量也有將近一百台之多。但是海軍最終決定不使用這些“精密設備”。

    “軍隊的裝備,隻要能用,就要立足國產。”海軍人民委員明秋在854改的技術會議上表態。

    最終將炮兵測距儀簡化為采用簡易的方向盤係統。具體來說在船頭船尾各安裝一個帶瞄準器的角度盤,使用瞄準器對準目標,然後根據船頭船尾顯示的不同角度之差求出戰艦與目標之間的距離――這一技術是在19世紀出現的,很符合元老院海軍目前的技術水平。

    火控設備中另外安裝了風向標和風力計,用來測定橫風和縱風,在解算射擊諸元的時候,風向和風速是重要的參考數據。

    最後一台設備的是象限儀,采用錫黃銅製造,用途是測量火炮在垂直平麵內自0—1500密位(0°~90°)範圍內的傾斜角,檢查火炮瞄準裝置及火炮之角度。同時賦予火炮可調整至所需發射的密位置。配合測距和標圖,可以測定敵艦航速。更主要的用處是指揮台上可以通過象限儀上加限位器判定艦炮安全界,不至於在激烈的戰鬥中炮火誤傷本艦。

    全部火控設備安裝完畢之後,本艦終於等到了遲來的艦名:“立春”。這是否意味著1630級將建造24艘在元老們中引起了討論。海軍人員歡呼雀躍,陸軍則憂心忡忡。企劃院發言人在元老院對此的回答是:“目前還沒有開始建造第二批1630級的計劃。”,但是他承認,第二艘1630級的龍骨鋪設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展開,隻等元老院批準追加“第二次艦船整備案”的預算。

    不過,從本艦的命名來看,顯然在海軍艦政本部內有建造更大型戰艦的腹案。對此海軍表示否認,海軍人民委員陳海陽表示:目前沒有沒有建造新型戰艦的計劃。

    8月10日,200名艦員和造船廠技術人員、工人登上戰艦,在舾裝委員長官李迪的指揮下出海進行了第一次試航。8月11日,本艦在瓊州海峽進行預訂的左右360度回旋和速度變換試驗。當晚停泊在馬嫋半島紅牌港。8月12日,“立春”在2艘8154巡洋艦的警戒下在同一海域進行全速公試。包括在各種海況下的用蒸汽機和風帆航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