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一百五十六節 澳門遊(2/3)

    澳門距離廣州很近,嚴格的說澳門、香港兩地都可以算是廣州的外港。其地管轄權屬香山縣。每個船上的穿越眾差不多都背得出葡萄牙人入居澳門的曆史,有些人在本時空還曾經去那裏遊覽,這個時空的澳門到底是什麽模樣,大家都極有興趣。

    船出珠江口,進入外海,蒙德就發現了澳門。大家朝遠處望去,隻見這是一個海中的陸連島。島嶼與大陸之間有狹長的陸地相連接,形狀類似蓮花。澳門的麵積很小,現代澳門也不過16平方公裏,這個時候的澳門還沒有擴張地盤,不過是“依山築城,廣袤四五裏”。

    蓮花的莖梗上,有一道城門建築,這便是關閘了。從陸地去澳門,必過此關閘,理論上說過了關閘就等於是過了邊界。實際上明清兩代政府對澳門都擁有司法權和行政管轄權,隻不過澳門的葡萄牙人長期搞自治,中國官府很少幹涉而已。澳門真正脫離中國政府的管轄要在1842年之後。

    澳門有內外兩灣,蒙德等人操縱著船隻,向內灣駛去。從船上望去,整個澳門已經曆曆在目。這座城市從1583年葡萄牙人正式獲得許可在此居住到現在已經有差不多半個世紀了,在高額的貿易利潤的支持下,城市建設粗具規模。高大的西方式的城牆圍繞著城市,各要點的炮台很顯眼――英國人和荷蘭人屢次試圖奪取澳門,葡澳當局對城市的設防非常上心。1623年前,澳門的各主要炮台都已經落成。

    顯然葡澳當局對中國船並不注意,出入海灣很隨意,也沒有攔阻檢查,“通濟”很方便進入了內灣的港口,整個內灣中停泊著好幾艘葡萄牙船隻,有二艘大船那高聳入雲的桅杆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據文德嗣的估計,這船在1500噸以上,在木製船中顯得相當壯觀了。這應該就是葡萄牙商人用來跑三角貿易航線的大船了。至於中國本地的各種中小型木船,在海灣內則數不勝數。多半是從廣東福建販運貨物來的商船。

    以天主教徒為借口混入考察團的白多碌隨著大家上了岸,也不知文總帶的那個外國女人是怎麽和葡萄牙人交涉的,大家都很順利的上了岸。白多碌的英語還不錯,但是此時此地英語和漢語一樣無效。眾人走在這彈丸之地的街道上滿耳滿目鳥語心底升起一絲茫然。

    澳門城市的格局和中國傳統城市完全不一樣,倒有些西班牙小城的味道,街道整齊劃一。整個城市不大,以一條十字大街為城區的核心。十字大街的交叉路口一座高大的十字架。沿街的建築多半是伊比利亞式的小樓,底樓是門廊。牆壁刷的雪白。從街道上可以看到沿街的窗戶都關著百葉窗。有人便想起了在窗戶下彈吉他的事情來。門多薩小姐用英文對文總說,這個地方很象委內瑞拉的一些內地小城,文總想這並不奇怪――兩者都是典型的伊比利亞殖民地城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