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五十三節 黎區工作 三(1/3)

    根據事先準備好的預案,所有人在進入山地之後,據槍方式都改為戒備狀態,同時向前方派出尖兵探查。山勢並不險峻,沿路可以看到一小塊一小塊的山間的小片土地,種著即將收割的稻子,比較平緩的山坡上也有種植過的痕跡――綠色的山林裏如同脫毛的毯子,不時露出一塊塊的黃色――這就是黎民們種得山欄了――這是一種近乎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方式。遠處的山坡上可以看到零星的一二個村寨。因為時間寬裕,他們並不急於趕路,一邊走一邊觀看山景。雖然已是秋天,但是海南四時如夏,依舊山花爛漫,草木蔥寵,風光特別好看。和山外荒煙蔓草的淒涼景象相比別有一番風味。走上一座山頭,大家矗立四顧。文德嗣不禁讚說:

    “可真是個好地方。”

    “比起文瀾江兩岸,景色要好看得多。”大家也都這麽說著,擦著汗,指點著周圍的風景

    “這是什麽?”不遠處的小山坡上有一片極其高大挺拔的樹木,在這鬱鬱蔥蔥的樹木間,它卻十分顯眼的已經落葉了。

    “這個,就是木棉了。”文德嗣說。身為一個生活在廣州的人,不可能不認識作為廣州市花的植物。

    “木棉,我知道!花很漂亮。我去攀枝花的時候看到那裏有好多。”慕敏說。

    “嗬嗬,不錯。攀枝花這個地方就是以木棉得名的。”

    “這些樹怎麽都落葉?南方的樹一般不脫葉的吧。”

    “它本來就是落葉樹,”法石祿解釋道,“因為它的原產地基本都是幹濕兩季的,進入幹季之前就會把樹葉都脫掉,這是為了節約水分。”他雖是一個農藝師,對植保也工作過。這方麵比較了解。

    “這樹很有用,”法石祿接著說,“是非常的好的纖維原料。”

    “好雖好,卻不能紡布。”

    木棉的纖維比起草棉來也短得多,作為紡織原料來說不大合用。不過它生長迅速,材質輕軟,纖維短而細軟,無拈曲,中空度高達86%以上,不易被水浸濕,耐壓性強,保暖性強,天然抗菌,不蛀不黴,可填充枕頭、救生衣。

    穿越者目前在文瀾河沿岸零星發現過不少木棉樹,但是這樣成林成片的還是第一次看到的。如果開發出來,應該是大有可為。

    “文總,我想去采集一些樣本。”法石祿請示道。

    “法工,這事你向陸隊長說――”文德嗣說,“我隻是隊員,沒有指揮權的。”

    “好好,我又忘記了。”農藝師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文德嗣頭上的委員長的頭銜總是讓他忘記了這點。

    “老法,你說這木棉不能紡紗,為啥我聽說黎族的棉紡織技術在古代一直是領先的呢?連黃道婆都是從海南的黎人那裏學得紡紗。”陪著他去采集樣本的是崔雲紅,他身上背著許多設備:筆記本電腦,瞬變電磁儀,錨杆檢測儀,超聲波檢測儀……甚至還有一個非洲扶貧版的小型的手搖發電機――沒辦法誰叫這些東西都得用電呢。乘著他采集樣本,他也順便做一下地勘方麵的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